冲淹罢席文言文翻译
1. 《范仲淹罢席》的翻译
原 文: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办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 文: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开始举杯饮时,看见数十个带孝的人正在准备装殓之物。
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客居此处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准备出殡葬在近郊,可是棺椁等物尚未齐备。
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厚厚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
2. 贫亲赴席文言文翻译一个穷困之人亲自赴一个富足亲戚的宴席,冬天没有穿绵裘,反而穿着葛麻衣服。害怕别人见了嘲笑,故意挥着一把扇子,对众宾客说:“我这人就怕热,即使冬日也喜欢乘凉。”酒席完后,主人发觉他的虚伪,故意迎合他的谎言,用单被凉枕,邀请他在池畔凉亭住下来。半夜后不能忍受寒冷,穷亲戚只得披了薄被起来走动以御寒,不料失脚跌进池中。主人来看他,惊讶地问这件事的原因,穷亲戚说:“只是因为冷僻的习性太怕热了,即使冬月里睡在凉亭中,也还想洗一洗凉水浴罢了。”
注释
1.裘:毛皮制成的衣服。 2.服:穿。 3.葛:葛麻制成的单衣。 4故:故意。
5延:邀请。 6胜:能承受 。 7.芘体:遮住身体。芘,通“庇”,遮蔽。 8.负:披着。
9.逢迎:迎合。 10.虽:即使。 11.走:跑。 12.故:原因,缘故。
13.缘:因为。 14.虽:即使。
我们不能把面子看得很重,不要为了面子做出违心的事。
讽刺了那些虚伪、把面子看得忒重的人。
3. 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原发布者:摇啊摇
文言文《管宁割席》翻译赏析
文言文《管宁割席》选自初中文言文阅读,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管宁、华歆***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⑾。"
注释
①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②***:一起。
③捉:拿起来,举起,握。
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⑤尝:曾经。
⑥乘轩服冕: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⑦如故:像原来一样。如:如同,好像。
⑧废书:放下书。废:停止。
⑨观:观望。
⑩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⑾窥:偷看。
⑿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指你。
⒀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
翻译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有围棚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4. 王恭让席文言文翻译原文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世说新语?德行》)
译文
王恭从会稽郡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富庶的会稽郡)回来,本来就应当有(不少)这种席子,可以拿一领给我。”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以后,王恭就把坐着的那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多余的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了这种情况,非常吃惊,就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有很多呢,所以才要的啊。”王恭回答说:“您不了解我,我这人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5. 范冲淹赈灾文言文翻译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
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
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
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
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
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出自:《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原文: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扩展资料:
赏析:
此文记述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杭州任上的一件德政。北宋皇佑年间,浙江一带发生了大饥荒,赤野千里,饿殍遍地。
范仲淹于此时率先倡导、鼓励百姓游乐饮宴。并出资财大肆兴建官府寺庙。这种做法看似荒唐,但却是颇有实效的救荒措施。
从这则笔记中,固然可以看到一个传统社会的廉洁官吏那种忠于职守,体恤民情的品格,另一方面它也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严酷现实。
《周礼》记载,连续十二年的饥荒,主政者应尽量提供百姓工作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可惜一般主政者都做不到,只有范仲淹做到了。
凡是可以外出宴游者,一定是具有宴游的财力,一人外出宴游,而靠此人宴游花费的金钱生活的,不知道有几十人。
明朝万历年间,苏州一带闹饥荒,主政者下令禁止百姓游船,于是富家子弟日日在僧院宴饮,而靠划船生活的船家,都因失业而背井离乡,主政者的愚昧,不识时务,大都如此。
作者介绍: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
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
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
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6. 范仲淹罢宴文言文翻译原文:
范文正公守邠(bi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办酒,未举觞,见缞绖(cui die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i 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地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殓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宴席,厚赒(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带领部属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开始举杯饮时,看见数十个带孝的人正在准备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原来是客居此处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准备出殡葬在近郊,可是棺椁等物尚未齐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
7. “楚庄王听朝罢宴”这篇文言文的翻译原文:
楚庄王听朝罢宴,樊姬下堂而迎之曰:“何罢之宴也,得无饥倦乎?”楚王曰:“今日听忠贤之言,不知饥倦也。”樊姬曰:“王之所谓忠贤者,诸侯之客欤?国中之土欤?”庄王曰:“则沈令尹也。”樊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者何等也?”姬曰:“妾等侍于王,尚汤沐,执巾栉,振衽席,十有一年矣。然妾未尝不遗人之梁郑之间,求美人而进之于王也。与妾同列者十人,贤于妾者二人。妾岂不欲chan(4声)王之爱,专王之宠哉?不敢以私愿蔽众美也,欲王之多见,则知人能也。令沈令尹相楚数年矣,未尝见进贤而退不肖也,又焉得为忠贤乎?”庄王旦朝以樊姬之言告沈令尹。令尹避席而进孙叔敖。叔敖治楚三年,而楚王霸。楚史援笔而书之于策曰:“楚之霸,樊姬之力也。”
译文:
楚庄王曾经上朝,散朝很晚。樊姬下殿来迎接他,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也许饥饿疲倦了吧?”楚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大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掩着嘴荚起来。楚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臣了,但不能说是忠臣。”楚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郑国、卫囚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良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爱宠吗?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固守私情蒙蔽国事,想让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十余年,推荐的不是自己的子弟就是同族的兄弟,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适宜的吗!”楚庄王听后很高兴。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丁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蛤庄王,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楚国史书这样记载:“庄王成为霸主,是樊姬的功劳。”
8. 文言文翻译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驴不胜怒,蹄之。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