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中国驻波兰的大使是谁?
1963年6月初,罗瑞卿根据周恩来的安排,在总参谋部办公室向正在国内休假的王炳南介绍了蒋介石集团的军事状况。
王炳南当时是中国驻波兰大使,兼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方第一任首席代表,曾参加了长达9年的中美会谈,所以这个任务非他莫属。
罗瑞卿向王炳南详细地介绍了当时两岸的局势,并告诉他说: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怎样打的问题,是拒敌于大陆之外,还是诱敌深入,这两种意见正在争论。
在这之后,周恩来决定让王炳南立即中断休假,赶回华沙,尽快通过中美会谈的接触,寻找机会,摸清楚美国的底牌。
王炳南赶回华沙,马上约美国驻华沙的大使卡伯特见面。
卡伯特是美国波士顿的首富,50多岁,言谈举止很随便,不拘谨,也不太在乎外交上的礼节。他和王炳南大使的个人关系较为融洽,经常开开玩笑,使谈判桌上不时充满笑声。
在这期间,美方的态度已趋明朗,对于是否支持国民党反攻大陆开始犹豫了。
在美国方面,还没有等到沿海解放军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有意示形而威慑敌人,美国情报部门便在6月中旬发觉了解放军在大规模调动军队的情况。
见到解放军开始大规模调动军队,美国很担心,初步判断解放军已经调集的兵力用美军的标准计算相当于7个师,可能还会再加入5个师,这是朝鲜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调动。
美国在震惊之余,开始召开会议,紧张地研究解放军调兵的意图。
他们疑惑道:难道解放军调动部队是想威慑蒋介石不要进攻大陆?还是想制造一次新的沿海岛屿危机,袭取金门、马祖?
就这样,解放军的举动把美蒋间的矛盾冲突显现出来了,并加大了他们的分歧。
美国觉得自己随时都有卷入台海战争的危险,所以很担心。
既然解放军已经开始行动了,美国必须作出相应地反应。
美国人在犹豫,要不要协防沿海岛屿?要不要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
因此,美国政府在一次会上为这个问题而争论不休。
美国国务院情报局长小希尔斯曼指出,中方有相当多的刺激手段来激化美蒋关系,而蒋介石最优先的目标向来就是要把美国卷入对大陆的战争。
小希尔斯曼指出,美国要确保自己的利益,就必须尽快采取行动,预防或干预局势的进一步发展,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在6月19日,美国总统肯尼迪马上召集军事顾问泰勒、国安助理邦迪,以及彭威廉、麦康等会商台海情势。
美国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也当即分别向台湾当局发出一条警告电文。
内容如下:在此形势下不要以任何官方的言论或行动给***产党提供进攻的口实。台湾当局在中***重兵云集的态势面前,也应该收敛起反攻的气焰。
6月22日,国民党陆军上将陈诚致电美国代表,进行保证。
电文说:台湾当局将很谨慎地行事,不给中***以任何进攻借口。我方也弄不清中***的意图是攻还是守,反促请美国来和台湾当局***同提高警惕,准备对付侵略行为。
6月20日再次召开的白宫高层会议,对中***大军欲攻欲守琢磨不透,争执不下。与会人员一直争执不休,最后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中央情报局局长麦康这样认为,解放军很有可能突袭金门。
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不相信会有这种进攻,他只是批评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一直很糟糕,说麦康办事不利,得不到有效的情报。
美国国防部建议,把预定返航的美国第四航母编队留在太平洋,在靠近台湾的海域部署航空母舰,另外再增派两架U-2高空侦察机到台湾海域附近,同台湾已有的两架U-2飞机及F-101飞机一起协力扩大侦察,争取弄清情况。
总统肯尼迪最担心的就是解放军发动进攻,所以,面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他除了暂不增派U-2飞机到到台湾外,却批准了国防部方面麦克纳马拉提出的全部建议。
美国政府在做军事准备的同时,肯尼迪又提议向苏联和中国政府发出消息,希望苏联可以给中国政府施加影响。
后来美国政府又决定,通过苏联、英国和中美大使会谈等三条渠道向中国政府表明:美国要实际上制止蒋,同时建议解放军也不得发动军事进攻。
美国为了让中国政府知道其意图,肯尼迪还下令通过选定的新闻机构,透露美国已经侦察得知的解放军集结的情报,并向解放军示警,以探测我方的反应。
尽管肯尼迪政府作出了这样的谋划,但在解放军大兵压境的形势下,美国政府对于要不要表明自己对沿海岛屿的立场依然举棋不定。
如果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真的在东南沿海打了起来,美国是否出兵呢?怎样才算出师有名呢?毕竟这属于中国的内政,弄不好还会把自己陷进去……这一系列相关问题,让肯尼迪陷入深深地忧虑之中。
美国情报研究局认为这时不宜作出决定,因为若决定美军不防御这些沿海岛屿,就会鼓励解放军夺取国民党军所占领的岛屿,这样势必会减少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和制约,还会恶化美台关系。
但若决定美军防御沿海岛屿,则可能使台湾当局进一步把美国拉入这次战争,并使中苏关系好转,这样对美国也很不利。
美国政府智囊机构最后建议:继续保持美国意图上的模糊,却摆出足以让中方理解为美国准备协防的军事姿态,同时又不给台湾当局任何保证,就可以避免上述种种的不利,使美国处于灵活机动的地位。
值得说明的是,这实际上就是美国长期奉行的刻意模糊的策略。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经明确地向美国中央情报局指出,同1958年解放军炮轰金门的台海危机相比,这次中方没有把集结大军同解放台湾联系起来进行宣传,所以总统肯尼迪若想命令美军参与沿海岛屿的防御,是比较困难的。
艾森豪威尔还认为,如果解放军空袭台湾,或侦察飞行距台湾太近,就可以成为美军介入的根据。至于这些岛屿的军事价值,他认为只具有防御价值,不能做为进攻大陆的前沿基地。
应肯尼迪总统的要求,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答复了泰勒将军询问的关于防御沿海岛屿的7个问题。其中提出外岛的防御可以使用战术核武器,美国应做出相应地准备。
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致函肯尼迪表示反对,认为有美国的支持,不用核武器就能有效地防御这些海岛,而使用核武器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麦克纳马拉觉得,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使用核武器,而他的应急对策之一,就是轰炸大陆沿海的飞机场。
美国经过这番紧张地研讨,决定立即通过以下几个外交途径向中国方面传达明确的信息,来缓解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首先,在6月22日上午,美代理国务卿鲍尔召见英国大使,希望尽快转告北京:美台条约及其换文约定台湾当局发动任何进攻前都需获得美国的同意,而美国政府在现形势下无意支持台湾当局进攻大陆。
美国觉得,解放军若进攻沿海岛屿,也有把美国军队卷入敌对行动的严重风险。因此,美国人认为,借助英国驻北京的外交代表转达这个信息,能比华沙渠道更快地引起中国的反应。
北京也可能更愿意同英国人坦率地谈这个问题。
由于英国代办当时没有在北京,美国改请英国外交部向中国驻伦敦的代办进行转达。
当日下午6时,哈里曼把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请到家中小酌,借机探询中国在福建集结重兵的意图。
多勃雷宁表示并不知情。
哈里曼解释美国在目前形势下无意鼓励或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根据美台协定,未经充分协商并事先获得美方同意,国民党人不能采取任何进攻行动。
哈里曼还说道:中***如果攻打金门等岛屿,就有把美国卷入战争的危险性。
多勃雷宁听到这里,吃惊地问:你们要防御沿海岛屿?
哈里曼答:为什么不?
可是这些岛屿是中国领土啊。
哈里曼笑着说:美国相信必须和平解决争端,但对中***进攻不会袖手旁观。希望苏方设法约束中***可能发动的进攻。
哈里曼笑着说:美国相信必须和平解决争端,但对中***进攻不会袖手旁观。希望苏方设法约束中***可能发动的进攻。
多勃雷宁冷笑了一下,就没有再说什么,之后两个人又聊了一些国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