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六大奇门兵器,你认识几个?

中国古代六大奇门兵器,你认识几个?

中国古代有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镗、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其中有许多兵器,如镗、抓、拐子、流星等,相当的冷门,许多人可能仅仅在一些影视剧中能够见到。

1.子午鸳鸯钺

它由清代武学大家董海川所创,全名为“四尖九刃十三锋八卦子午鸳鸯钺”,又名日月乾坤剑或鹿角刀,属于短兵器的一种。其外形由两道弯月形的刀锋交叠而成,再外加两道尖锋。钺刃挥舞起来必以一对为准、酷似鸳鸯,故曰“鸳鸯钺”。虽然两柄鸳鸯钺之间的样式全无差别,但传统上习惯将左手钺视为“阴”,右手钺视为“阳”。

阴阳同施,则又与“揆阴阳之中,居子午之直”的说法相通,子午鸳鸯钺便因此得名。子午鸳鸯钺的招法由八卦掌法衍化而成,它步走八方,运动中求变化,并随心所欲,变化万端,易攻难防。

基本动作有猛虎出柙、鹞子钻天,狮子张口、黑熊反背、大蟒翻身、猿猴坐润、大鹏展翅、青龙入海等;其基本技法讲究勾挂擒拿、拉割挑扎、削攒劈剁、抹撩带化等十六字。其运动特点表现为转旋连环、舒缩翻绕、灵闪巧变。

2.跨虎拦

古代奇门兵器,如今为武术短双器械。长36厘米,铁制。把手为圆柱形,长六寸,两端各为三寸长枪头,呈棱形扁平状,握手处两端有半圆环刃圈,圈内有月牙形护手刃。这种兵器之所以称为“跨虎拦”,是因为它能拦住猛虎。

古有俗语:“狼怕杆,虎怕圈”。这种兵器上的圆环刃圈,是老虎害怕的部位,老虎为什么怕圈?大概和当初猎人以圈套虎有关。这种兵器拦住猛将只是功能之一,其他功能与护手双钩相仿,可克制诸多兵器,攻防兼备,杀伤力很强,是奇门兵器中的佼佼者。

主要动作有:农夫开山、金蝉入地、猛虎拦路等。方法有:架、托、劈、拦等。特点:双手运使,方法清晰、身随步活、随走随变。主要流传于沈阳一带。

3.笔架叉

笔架叉,又名“铁尺”,最初流传于福建永泰等地,后传入日本,日本人为了便于携带和出击,掰掉了一个齿,起了个名字叫“十手”,克制武士刀很管用。因其形似笔架而得名。可作为短兵器,也可作为暗器使用。

其形如圆柱、圆楞、尺,四面不内陷,上粗下细,两侧有向上旁枝或两侧没有向上旁枝,易于携带,可暗于腰间,通常双手各持一支,所以也称为“双铁尺”。中柄有六棱柱形、八棱柱形、圆柱形,头有点穴为主的圆头和刺杀为主的尖头。

可正持或反手持。旁枝多用于格挡时卡住对方的兵器,因此对付刀剑或更长兵器有较大的优势。铁尺大约起源于唐宋时期,为我国衙役捕快的常用武器,易于携带,可暗于腰间。在武侠小说中为普通捕快的标准装备。

4.峨嵋刺

属于短兵器的一种,说峨嵋刺是由古代峨嵋山上的一位叫做白眉道长的武学高手所创,一般为双手持握成对使用,所以又被叫做“峨嵋对刺”。在古代据传说它还是水战使用的兵器,可以在水中携带,用于刺杀或是破坏敌方的船只,所以还有一个知道的人很少的称呼叫做“分水峨嵋刺”。

一般的峨嵋刺通体长度在30厘米左右,形制比较短小,整体类似一根细长的刺,在刺的两端都有扁菱形的类似枪头的刀刺,十分锐利,刺身中间比较粗,在其上有一个孔洞用来安装峨嵋刺的“指套”,使用的时候将峨嵋刺的指套套在双手中指上就可以用来攻击。

因为峨嵋刺的指套部分并不是固定在刺身,所以可以以指套为中心旋转,在战斗的时候有迷惑敌人,干扰对方判断的功能。

5.麟角刀

麟角刀是清末民初武术家宋世荣创立的奇门兵器。麟角刀是由两柄短刀组成的双刀,其柄和刃的剖面都是半圆形,所以可以将两把刀合在一起携带。其刀刃上有突出两枝,样子和神话中麒麟头上的双角相似,就是与鹿角相近。

麟角刀之所以可以克制长枪,秘诀就在于刀刃上多出来的两枝。这两枝上下都能勾开对方兵器,也能插架对方兵器,使对手难以施展长枪技法。而且比起其他短兵器遇到长兵器时的相形见绌,麟角刀虽然在距离上不占优势,却因为是双刀,所以可以用一把格开对方兵器,另一把近身抢攻,这样碰见长兵器也不会很吃亏。

在这一点上,麟角刀就比普通的刀的功能要多得多,招数的变化也更多,能刺能砍,易攻难防,用法多变,让人无法招架。

6.乾坤日月刀

四门拳械具有代表的器械之一,全长约两米左右(可根据习练者本人的身高可长可短), 它由两头相同的弧形刀和中段一对护手月牙组合而成,故又称护手双头刀。也有叫六合双头刀。

其两端弧形利刃取象为日器械中段一对月牙护手取象为月,乾坤象征天地阴阳故取名乾坤日月刀。六合双头刀来历因此刀为双头在实战运用时以左右手刀法相互结合运用,技法以前后左右上下攻防,故也称六合护手双头刀。

以上就是要介绍的中国史上六大奇门兵器,要说到中国的兵器远不止这些,我国武术流派众多,许多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拳种器械等武术传承,如果加上这些武术流派的各种奇门兵器和各式暗器,其总数恐不下数百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