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一电影

你的品味值得称赞。安然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形象。在给人更多东西方面,比“山下一个花环”要好。这是我对红衣少女的总体评价。新人不一定是完美的人。安然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孩,善于思考,有开拓精神。比如她敢穿一件没有扣子的红色衬衫,这既是自我表现,也是自暴自弃,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穿,也不敢穿。事实上,安然不太可能不管魏老师上课做什么都被评为“三好”,尽管她完全合格——这里面有世俗的社会原因,而魏老师只是这个原因的产物。对此,安然很痛苦,很失望,很委屈。在回家的路上,在杨树林中出现的声音反射和倒叙是她委屈心理的准确表达。经过反思,她很清楚自己班里的情况,她觉得自己与此超脱了(这里导演用了一组安然前冲过去的人的镜头来暗示),所以回到班里,她会说“明年再战”。我很欣赏这种超然的高姿态,这说明她达到了心理平衡。当然,她最初的想法也要向魏小姐说清楚,以示这不等于她的妥协!她去白洋淀玩,可见她与大自然深深融为一体。其中用景物写感受,用主观声音写心理思想,镜头处理有意识流的味道,有点朦胧,很可笑,很好。这其实是一种自然的启示,她单纯的自然人格心理在单纯的大自然面前得到了验证。安然可爱的形象真的让周围的人都黯然失色。因为这个形象的发现很少,所以我觉得牺牲一些身边人的形象还是值得的。她在教室里和离校的米晓玲道别。在校园歌曲的背景下,她把校园的氛围(加上一些精彩的空镜)变成了一种集体意识的亲切感和怀旧感,足以让每一个经历过校园生活的人落泪。安然是多么富有同情心,又是多么能理解人。所以她很自然的要求别人同情和理解她。这就是安然人格心理学的逻辑和特点。这是真的。所以我觉得电影的主题其实是在内心深处呼唤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交流。作为具体的人,人都是单一的,但本质上都是社会性的。如何熬过这种孤独,融入整个社会,大概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我觉得电影更深层次的哲学似乎是传达了当代社会一些人独特的孤独感,以及他们从安然开始为克服这种孤独感所做的有价值但又有些悲剧性的努力。《安然》中既有自然可爱的纯美,又有理性心理的悲剧美。导演对人心的精妙洞察,预示着中国电影创作的成功在一些新锐中青年导演中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陆晓娅的《穿红衣服的女孩》真是非同寻常。是一部具有心理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