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传承者
谈起陈道明,
很多人都说他是圈里的一股清流。
身处 娱乐 圈 ,却独有一股古文人的风骨,
不媚世,不逢迎,腰背板直,不苟言笑,
为人庄重故而威严。
在看不惯的时候,他可以孤傲的驳斥,
在面对大家之时,也能谦逊的低头。
他清高,却也清醒 ,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陈道明一直都清楚自己的追求。
在 娱乐 圈这个大染缸里,
随波逐流易,独善其身难。
可陈道明出道多年,
却能坚守本色。
1955年,陈道明出生在天津中医世家。
父亲陈磊光是燕京大学高材生。
在父亲的熏陶下陈道明也颇具文人风范,
连长相都有一种和时代格格不入的清高。
文人家庭出身的他却偏偏对演戏有兴趣,
中学毕业后陈道明考上了天津人民艺术剧院,
从此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
在出名前,陈道明跑了七八年龙套,
演的角色几乎没有一句台词,
换成别人可能早就改行了,
可是陈道明偏偏就坚持了下来。
别人都打破头当主角,
可他却不争不抢,
甚至对那些挤破头想要出名的演员十分不屑。
但也正是这种对名利不屑的清高劲儿,
给了他一炮而红的机会。
1990年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要开拍,
方鸿渐的演员一直定不下来。
方鸿渐,民国的大知识分子,
留洋的学生,新式的青年。
正当剧组对选角一筹莫展之时,
助理带着陈道明来了,
浓眉大眼白衬衣,忧郁之余还有点清高,
导演的眼瞬间就亮了,
当即便决定由陈道明饰演方鸿渐。
陈道明因《围城》风靡大江南北,
成为当年少女心中“最着迷的男人”。
连钱钟书都夸赞陈道明,
让他看见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成名后陈道明也曾忘乎所以,
清高渐渐变成了骄傲。
直到拜访钱钟书家之后,令他醍醐灌顶。
回忆起那次拜访钱老师的家,
陈道明说道:
老人家里唯一的电器是煎药的药锅子,
整个家安静、宁和,除了药锅子偶尔'噗噗'几声,
几乎听不见别的什么声音。
药香、书香,这就是生活的一切,从容、真实。”
在与钱钟书交谈中,
老先生的才学深深的打动了他,
同时也让他明白在学问面前是如此的渺小,
曾经自诩的清高,不过是对自己狭窄见识的掩饰。
从此,他开始反思:
在这个名利场里,我得到很多,但也失去很多。
成名后,我浮躁过一段时间,
但是我现在明白,我还有很多不足。”
他通过《围城》一炮而红,
也因为《围城》,认清了自我,
走出了自己的“围城”。
有人说陈道明很高傲,
但在我看来,这种高傲更是一种清醒正直,
是一种面对金钱名利时难得的理智与控制。
娱乐 圈的演员们的演技不仅在作品里体现。
为了“顾全大局”,
演员们往往都学会了逢场作戏。
艺人都会保持微笑配合着回答。
陈道明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虚伪这方面,他的演技为0。
主持人上来就问了个很没营养的问题:
“面对巩俐这样厉害的对手,
和她飙戏,是不是很过瘾?”
陈道明陈道明板着脸反问:
什么是飙戏?飙是指竞争吧?
有飙车没听过飙戏,是比谁演的好吗?
我们没有飙戏,就是合作,
你要是问我们合作得默契不默契?
我们觉得很默契。”
媒体听完没有闭嘴,反而追问:
“和巩俐张艺谋合作感受如何?”
这下陈道明彻底烦了:
“你这么有文化的人,怎们会问这么蠢的问题?”
一次受邀参加北京卫视《传承者》节目,
台上年轻的演员展示了花鼓艺术,
却遭到了评委们的抨击指责,
小演员们一个个面红耳赤,
这时陈道明站了出来指责评委们的浅薄:
“你们对传统文化毫无理解,
居然就直接否定了这个节目!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主角,
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庸,
但是请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
曾经有导演拿着一份乱七八糟的剧本,
高价请陈道明出演,
面对高昂的片酬,陈道明竟毫不动心。
告诉导演剧本太次,自己是不会拍的。
导演说他太较真,现在大家都这么拍。
陈道明一听火了:
“人家都不对,所以我们也要不对下去吗?
干一行有一行的规矩,我是不会拍这样的剧本的!”
陈道明是不懂人情世故吗?
我想他一定懂,只是在虚伪的人情面前,
他选择了恪守,选择了正直,
也许虚伪的面具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
但同时也会让他失去自己所珍视的品格。
在陈道明眼里,比起金钱利益,
人格与底线才是他的追求。
03 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陈道明太正直,
给人一种清冷孤傲,难以接近的感觉。
而他在影视剧中饰演的角色,
大多也都是睥睨天下的人物。
《英雄》中一统六合的秦始皇,
《康熙王朝》中高高在上的康熙大帝,
《楚汉传奇》中的刘邦......
人们总觉得,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
陈道明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一地鸡毛》的主角小林,性格奸巧,
处处讨好他人,左右逢源,
谁都没想到演惯了大人物的陈道明,
竟会看上这个角色。
陈道明能放的开吗?
开拍前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
拍摄时,陈道明震惊了剧组。
他仿佛变了一个人,穿着邋遢的服装,
殷勤、周到、万事有商有量,
一个活脱脱低眉顺目的小职员,
哪还有半点平时里的清高?
导演冯小刚说:
他是一个清高到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生活中他可能清冷孤傲,
但他绝不会把生活中的自己带到戏里,
用心拍戏,诠释好饰演的角色,
这是陈道明作为演员的素养。
确定出演《末代皇帝》后,
陈道明用了4年的时间钻研剧本,
对着镜子揣摩角色的心理
为了演好方鸿渐,
身为天津人的他苦练“上海普通话”,
两个月减重25斤,只为更加贴近知识青年的形象;
一次演出时高烧不退,
工作人员都劝他在台下休息,
陈道明却坚持让工作人员搀他上台,
亲自给来看《喜剧的忧伤》的观众“回戏”。
认真敬业,是陈道明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
“演员要有更高尚的职业精神,
尊重行业的基本规律,
吃完一碗饭再吃下一碗。”
04 活得光鲜,不如活得明白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
陈道明一直明白自己想什么。
作为一名演员,他对自己的要求便是演好戏,
对得起自己的薪酬,
而对于生活,陈道明也有着自己的追求。
工作之余,陈道明喜欢弹琴,画画,练习书法。
他的书法下笔流畅,没有一惯的字正腔圆,
但笔下却又是没有破坏传统书法字的结构,
非常具有个人的魅力。
陈道明还非常喜欢读书,
季羡林曾说,陈道明看的书,
多到他可以胜任北大教授。
他热爱工作,但更爱生活,
这几年,他拒绝了几乎一切可以拒绝的合作,
他很少参加饭局,深居简出,热爱自己的家庭,
因为他觉得累了,想歇一歇。
年轻时把时间都交给了工作,
如今,他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生活,留给家人。
出道以来,
陈道明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为人处事,他仗义正直;
工作中,他尽心尽力饰演好每一个角色;
对于生活,他追求充实惬意。
陈道明的清高并不是孤傲不群,
而却是他的一种平和自然的生活方式,
他的坚持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不轻易被别人改变。
64岁的陈道明,出道已经30多年了,
年轻时的他英俊潇洒 ,
如今老了,依然意气风发。
与其说他是个演员,不如说他是个文人,
在纷繁嘈杂的 娱乐 圈,
他出淤泥而不染,
在这和纷繁复杂的人世间,
保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清明。
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
这,就是陈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