屐怎么读
“屐”字读法为:[jī]。
“屐”的含义如下:
1、形声。从履(鞋子)省,支声。本义:木屐,一种笨重的木底鞋。
2、同本义:
木屐也。——《三苍》
以屐,为服。——《庄子·天下》。李注:“木曰屐者。”按,雨行所以践泥。
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伐以制屐也。——《庄子异苑》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蹑屐登崖。——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又如:屐子(木鞋);屐齿(屐底的齿);屐声(脚步声);屐履间(履屐间);屐响(木屐的响声)。
4、泛指鞋: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平生屐?——辛弃疾《满江红》
5、又如:草屐;屐履;锦屐。
木屐:
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个铁钉,耐磨、防滑。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
木屐在中国,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尧舜禹以后始服木屐。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汉晋隋唐时期的,木屐尤其普遍。在(汉代),女性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南朝(梁)的贵族也常着高齿屐。(南朝)宋之时,贵族为了节俭也着木屐。杜牧诗云:“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