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邦是什么意思

相邦是先秦官名。简称相。

相邦,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春秋时,相本为君主或贵族行礼时的赞礼者。据《仪礼》、《礼记》记载,凡饮酒礼、射礼、丧礼中都有相或相者主持有关礼仪。国君外出,亦有相跟随左右,如鲁定公和齐君在夹谷相会,即以孔子为相。

春秋时,贵族家中之家宰也称为家相。家相主贵族家室之事,故也称为相室。战国初年,有些国家的卿大夫因掌握大权而渐渐变为有国之君,作为他们亲信的相室便成为邦国之相,相邦由此得名。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

相邦是助王治理国政的高官,既要综理百事,又要依百官之功过而进行赏罚,掌握了不小的权力。但他们的地位并不稳固,只要不称职或是触犯了君主,随时可以被免除职务 。

相,读xiàng时,其古字形像用眼观察御宏羡树木,本义是查看,即观察形状,加以判断。相又引申为占视,即根据事物外貌、外形和情状来占卜祸福。又引申作名词用,指所观察的情状、形貌,又指起辅助作用的人。读xiāng时,表示亲自视察。相还作副词用,表示动作交互或单方面的加于对方。

邦,拼音:bānɡ,是现代汉语一级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意是指建立土界。后引申为国家、城镇等义。到战国文字中,由会意字变为形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