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均益简历 我只是个记者
2014年是水均益新闻生涯的“而立之年”。
对于公众而言,熟悉水均益是从1993年他加盟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开始的,那之后,他成为央视“名嘴”、公众人物。但他从业新闻并不是开始于1993年,而是更早的1984年。那一年,从兰州大学毕业的水均益进入新华通讯社国际新闻编辑部,任编辑、记者,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至今已有三十年。
进入央视前,水均益做过两年的新华社驻埃及中东总分社记者,这期间,他参与了对海湾战争的报道,是国内主流媒体首批赴战地采访的记者之一。那时的水均益并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国内著名的“战地记者”和国际问题专家,并成为中央电视台专访国际政要的“第一品牌”。
采访过400多位政要名人
水均益让很多同行羡慕的是他采访了很多别人采访不到的人。如果翻开水均益这些年的采访笔记,你会找到400多个国家元首和名人的名字―安南、潘基文、普京、克林顿、布莱尔……在水均益的新书《益往直前》中,他以自己采访多国政要的经历揭秘了很多“八卦”趣事,如普京整容、李明博怕“撞衫”、希拉克有御用化妆师等。
对于这些令人艳羡的采访经历,水均益有着冷静客观的评述:“就是因为我代表的是中国国家电视台,这个平台给了我这样一个优势,给了我很多的资源,让别人对我高看一眼。所以收获这些荣誉的不是我,而是我代表的中国国家电视台,通过这个平台,我的采访对象能把他们的信息传递给数以亿计的中国老百姓。我其实采访几百位无所谓,主要是这个平台给了我这个机会。”
参加战地报道前曾写遗书
战地记者是水均益三十年新闻生涯中最重要的经历。他曾多次深入战地进行报道,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次则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水均益讲述,2003年,他作为央视报道组的一员前往伊拉克。临行前,报道组成员每人获得了一份500万元的保险,这既是对战地报道的一份保障,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他们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水均益因此在临行前还特别写了一封遗书给家人。
而对于这次战地报道,对水均益影响最深的还是他饱受非议的“伊战逃兵”事件。当时报道组按照上级的要求,遗憾撤离巴格达。而在网络上,作为一个“战地记者”,水均益被人拿来与同行相比较,各种责难蜂拥而来。十年过去,回想起当时的那些非议,水均益说:“我们心怀一种歉疚,既是对我们服务的职业的歉疚,又是对那么信任我们的观众的歉疚。但是我们也很委屈,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撤退。所以回来面对网上那样的言论时,我们几个人选择了沉默,但我们自己心里清清楚楚、坦坦荡荡,我们该做的甚至于不该做的,全部做了。但有时候心里还是很委屈,我记得当时跟朱军喝过几次大酒,我每次喝高了时,就像祥林嫂似的唠叨:"哥们儿没逃啊"。”水均益说,直到2013年他重返巴格达做伊战十周年的报道时,才终于释怀。
“白岩松是我的精神依靠”
作为当年从《东方时空》走出的“名嘴”,水均益与白岩松、崔永元等都收获了自己作为新闻主持人最辉煌的职业理想和荣誉。而他们相互之间的扶持与携手也被视为一种难得的新闻情怀。伊拉克战争时,水均益与白岩松曾在央视的直播节目中有过一次长达二十分钟的连线报道,这被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少见的现场连线水均益简介,两个人一个坐在央视的演播室,一个身处战火纷飞的战争现场。水均益说:“小白是我的精神依靠,经常鼓励我,其实他比我小,而且不是小半岁一岁的,也可能是一种相信,也可能是一种依靠。”
然而,默契的两人也曾经有过“矛盾”。作为两个不同栏目的制片人,水均益和白岩松曾经同时选定了一个选题,都想在自己的栏目报道,但是电视台不允许两个栏目做同一个选题,于是领导决定让二人自己商量。“但是我们互不相让,到了站起来拍桌子说脏字的程度,马上就要动手了,但突然间僵住了,我大脑里闪了一个东西,我们这是干啥呀,我们是这么多年的哥们儿,瞬间就理智了。”水均益回忆道。
网传月薪26万元太离谱
曾有一度,网络上流传了一份央视名嘴的收入榜单,水均益的月收入被认为是26万元。这一次,水均益首度澄清了关于自己收入的传闻。水均益说,在2006年央视名嘴收入榜单刚出来的时候,写的是他年收入(包括各种津贴、服装费、化妆费等)近30万元,因为当时算算自己的收入,年终考勤加奖金等加起来确实能拿到二十五六万元,所以就默认了,没想到榜单越传越离谱,变成了月收入26万元。
水均益说,这份榜单流传出来后,他母亲家的一个亲戚都打电话到他们家去借钱。“很多人认为我们可以代言做广告,参加各种商业活动挣出场费。事实上,央视从来都是明令禁止主持人做任何广告代言的,也不允许我们参加商业活动。”
本组撰文 本报记者 苏莉鹏
照片由水均益提供
对话水均益
1.在不久前的马航失联报道中,一些网友质疑中国媒体的报道实力,跟国外传媒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作为国际新闻报道元老级的人物,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水均益:首先,这样的评论我个人觉得基本上是事实,因为这些年虽然咱们中国的发展,包括改革开放国力的增强,使新闻媒体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行业、一个团队,我们的新闻团队和世界领先的新闻团队是有一定差距的,这是一个事实。毕竟我们新闻起步的时间相对比较晚,真正在国际平台上跟国外特别是西方媒体同台竞技的时间也不长。
反过来我觉得,如果就事论事的话,在这次马航失联的报道上,中国媒体在状态、拼搏精神,包括挖掘新闻、对事件的追踪等方面,还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其实我们占有线索、资源的优势并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中国媒体承认这样一种现状,安于这样一种现状,这个问题还是要客观来看。
2.当年《东方时空》的出现曾被认为是中国电视新闻的里程碑,作为这个节目的主创人员之一,你现在对那段经历还很怀念吗?
水均益:二十年前,在《东方时空》带动起的电视新闻改革浪潮中水均益简介,我们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其实就好像处在一段“ *** 燃烧的岁月”。那个时候,我们是亢奋的、投入的,甚至是疯狂的。我们会为了一期节目“24小时等你”,吃方便面、睡办公桌,没日没夜。为了让节目好看,我们会挖空心思设计、策划、推敲每一个细节,通宵达旦开会、看片,在那个年代是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