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呗更名,史上至严风控来了
作为信用支付和类信用卡市场中的明星金融产品,花呗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监管压力。如今花呗服务全面纳入监管,对高风险用户而言,可能无法再享受花呗服务。
撰文 | 冬弥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继借呗启动品牌隔离后,花呗的品牌隔离工作也提上日程,于近期实施品牌隔离动作。这意味着花呗将正式成为蚂蚁消费金融的专有产品,由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花呗服务也会独立出来。
自花呗整改以来,征信报送、消费者保护、服务主体均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花呗服务升级,全面接入央行征信,让一些花呗用户不知所措。不少花呗用户表示,从接入征信开始花呗就变了,风控越来越严,甚至之前一直使用的花呗额度突然被降额或关停,自己的花呗页面也变灰了。
花呗风控趋严背后,是金融 科技 全面纳入监管的表现。蚂蚁消费金融成立后,花呗的整改速度加快,先是开展大规模的征信接入升级,与监管征信生态打通,紧接着推动花呗品牌隔离,由小贷运营转向持牌金融机构服务,监管标尺逐渐向持牌靠拢。
目前,花呗征信报送升级工作正在进行,升级后用户额度信息和征信数据将一并通过蚂蚁消费金融或提供授信额度的金融机构报送至央行征信系统。一旦花呗完成品牌隔离,原有的花呗服务风控可能也会升级。
品牌隔离在即
花呗品牌隔离早已在市场预期中,只是早和晚的事。自六月份以来蚂蚁消费金融就开始介入花呗服务,正式进入花呗合作金融机构名单。按照监管对蚂蚁集团旗下的消费贷业务整改要求,蚂蚁集团应在蚂蚁消费金融开业六个月内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
此前,花呗服务由蚂蚁小微小贷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提供,蚂蚁消费金融进场,意味着花呗将加速易主。半月前,借呗已经启动了品牌隔离,花呗如今也开始隔离动作,自然是顺势而为。
花呗、借呗将成为蚂蚁消费金融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其他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信息所发放的消费信贷,不再标挂花呗、借呗名称。从借呗品牌隔离结果看,蚂蚁集团确实按照监管指示整改旗下消费信贷业务。
根据借呗品牌隔离信息,由蚂蚁消费金融提供的服务会继续显示借呗品牌,其他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则会在信用贷页面展示,并且显著标识出金融机构信息,与借呗品牌区分。据此预测,花呗可能才是采取同样的隔离措施,向消费者明确展示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至于品牌隔离后的资产承接,蚂蚁集团后续大概率会把优质的花呗、借呗资产过渡给蚂蚁消费金融,次优资产则向其他金融机构开放。这对一些高风险的花呗、借呗用户而言,可能会发生服务调整,包括降额、停止服务等。
作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运营的产品,花呗不可能为了规模增长忽视风险,审慎经营才是王道。监管人士指出,出于合规经营和风险防控的考虑,为避免客户过度负债、落入债务陷阱,蚂蚁消费金融应对承接的消费信贷业务从严审核。
风控趋严
近期有不少花呗用户表示,自己的花呗页面显示“抱歉,你暂时无法使用花呗!服务机构将不定期评估你的使用资格,请保持良好信用行为并耐心等待通知。”据此可以预判,花呗正在边整改、隔离,边清理存量风险,引导消费者守信合理借贷。
花呗风控趋严的信号,从全面纳入征信就已开始释放。在持牌金融机构的消费贷业务中,借款人授信信息和还款记录一般都上报央行征信系统,这些征信数据也成为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
相比之下,金融 科技 平台凭借数据优势和风控能力,多采用自有风控模型对借款人发起授信审批,相关借贷信息也不会上报征信。如果借款人消费贷信息不接入征信系统,不利于约束借款人守信还款,即使逾期,也不会对借款人造成较大威胁。此外,金融 科技 平台用户缺乏征信信息,也会导致其他金融机构难以对其实施全面风险评估,多头借贷风险不易识别。
如果金融 科技 平台的信贷业务与持牌机构一样纳入征信系统,有助于全面呈现借款人风险,可以有效防范多头授信形成的***债风险。对于花呗而言,接入征信也便于其他金融机构评判借款人风险,同时对高风险借款人形成震慑。
花呗品牌隔离后,也会延续强风控趋势。毕竟蚂蚁消费金融作为持牌机构,受不良率、贷后管理等监管指标约束,自然会加强对平台内的借款人管理。
花呗加强风控,出清***债、过度借贷风险,与监管意图相符。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六期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也谈到,推动互联网金融机构审慎经营。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各类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
不过,对于优质用户而言,花呗风控升级对授信额度和使用体验影响较少,更不会影响车贷房贷。花呗走向持牌是大势所趋,试图借花呗套利的行为也将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