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现新冠疫苗诈骗案,该如何防范被骗?

原本新冠疫苗的研发和推广是一件好事情,但就是在这令人高兴的消息背后,却有不少人打着疫苗的旗号行骗。目前,在全国多起有关新冠疫苗诈骗的案例中,都让我们意识到有不少居心不良的人,用着比较老套的方式,利用人们对新冠疫苗的关心,实施诈骗。从公开的诈骗案来看,主要的诈骗形式有两种。

第一种是冒充老师的名义,在班级群向家长进行诈骗。有些骗子以检索关键词的方式,加入到各种家长群中,然后用老师的身份在群里通知学校要统一让学生注射新冠疫苗。然后就以收取疫苗的费用为由,让家长交钱。第二种则是冒充疾控中心发送诈骗短信,短信中通常还有一些链接,美其名曰是让你点击登记,然后为你安排免费的疫苗接种地点和时间,实则是在套取你的个人信息,然后进项诈骗活动。事实上这两种方式都是旧瓶装新酒,和以往的诈骗手段类似,但为何能让这么多人上当受骗,根本原因还是在受害者不了解的基础上,加之对疫苗最新信息不甚了解,才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由此可见,对这种诈骗方式要进行防范,首先要做到凡事多想想、再等等。很多骗子的诈骗行为就是利用了受孩子急切的心理,尤其是像疫苗注射这种看起来非常急迫的事情,越是需要等一等,查询一下相关信息核实确认后进行金钱交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能减少上当受骗的几率。其次是不要相信不明信息,不管是什么人给你发的链接还是什么单位给你打的电话,都要谨慎对待,尤其是网络链接千万不要随便乱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多关注最新时政消息。虽然在信息社会我们无法做好什么信息都能及时关注到,但对于一些与生活和个人相关的实时消息很有必要及时掌握。因为很多诈骗犯就是利用了人们对重要信息的掌握度不高,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于是再给你描述得很严重以后,就会让受骗者感到焦急,就像新冠疫苗的诈骗案一样,利用了人们对信息掌握不对称的情况,进行诈骗。总的来说,无论是新冠疫苗的诈骗案,还是生活中其他的诈骗案,只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不轻信未经核实的信息,就能减少这样的骗局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