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没有狮子,为什么会有河东狮吼这个典故
古籍中记载,狮子就是中国的狻猊(Suān ní,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但这也只是晋朝人郭璞的见解,至于先秦时期的人们在发明狻猊这个名词时,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动物,就不得而知了。狮子的形象是伴随着佛教的传入,逐渐在中国成形的。从古代的壁画和绘画中来看,狮子的形象与本体存在很大偏差,比如雄狮子的鬣是直的,而国人总喜欢把它画成卷曲的,这大概是受到了佛祖头部造型的启发。其实这也说明了中国人对狮子的了解,都是通过“道听途说”得来的。直至清朝,真正的狮子才来到中国,但那时也不是人人可见,作为祥瑞之兽,它只能进贡给皇室。
成语:河东狮吼
拼音:hé dōng shī hǒu
意思解释: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
故事典故:宋·洪迈 《容斋随笔》记载说,有个叫陈慥的人,自称龙丘先生,喜欢谈佛,亦好宾客,喜蓄声妓。但是,他的妻子柳氏生性凶妒,陈慥很怕她,大诗人苏轼 ( 东坡) 曾写有一首诗戏谑他: “龙丘居士亦可怜,说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陈慥信佛,所以称他为 “居士”。“师 ( 狮) 子吼”,佛家以喻威严。而 “河东”,乃柳姓郡望。所以,其妻柳氏怒吼谓之 “河东狮吼”。此已成为成语,既喻悍妇,亦讥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