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是不是就应该不断的尝试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年轻就要多尝试”。
于是,很多年轻人打着年轻的借口,总在不断地尝试、折腾,仿佛不折腾就不青春似的:
工作不开心、受委屈了,不想着找出原因,解决方法,而是立马辞职,另谋高就;
工作稳定,没意思,不好玩,辞职,我要去看更有意思的新世界;
工作遇到了困难、挫折,哎呀,太难了,受不了了,我要辞职;
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就辞职吧……
特别是当下,各种焦虑、浮躁风气弥漫,更是给了很多年轻人借口,一年一年,总在不断地尝试、折腾,没有一刻静下来的时候,日子看似热热闹闹,忙忙碌碌,然而一年到头总结一下,仍是一无所获,一无所成。面对别人的委婉批评质疑,还美其名曰,我还年轻嘛,年轻不就要多尝试吗?殊不知,这种以年轻为借口的盲目尝试折腾,以为年轻就要多尝试,是年轻人最大的错觉。
01
年轻时没有规划沉淀的盲目“瞎折腾”,只会让你越折腾越平庸
最近,部门刚入职不到三个月的晓梦因为工作遇到一些挫折,做得不太好,辞职了。领导再三开导挽留,甚至帮她争取了转岗的机会,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辞职了。问她打算接下来做什么,她只说:“还没想好,不知道,出去再看看”。
一时之间,竟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不免替她感到惋惜。晓梦本身是一个很努力上进很优秀的姑娘,进入公司本来开始表现特别好,本来大家都挺看好她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发现,她总是沉不下心来做事,觉得本岗位的工作比较枯燥、压力大,总在不断犯错,成长特别缓慢,三个月了连最基本的业务还没熟悉完全掌握。领导和同事想着她是刚毕业的小妹妹,都努力给她更多的包容、机会、鼓励和关怀,希望她能尽快成长起来。
然而她并没有感受到大家的善意,尽快成长起来。当再一次因为工作没做好被领导善意提醒的时候,她竟主动提出了离职,理由是感觉不适合,想再出去外面看看,多尝试一些新的机会和可能,可是这个新的机会和可能是什么,有什么规划,连她自己也说不上来,只说走一步算一步。
当下,像晓梦这种情况的毕业生大有人在,刚从校园步入职场,对未来的职业之路毫无规划性,连最基本的职场所需的专业度还没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因为职场表现不佳,遇到挫折,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静下心来好好努力成长提升,而是凭心情和感觉,干的不顺不爽就辞职、换工作,以此来逃避自己的失败。可以预见,很大程度上,她下一份工作依然会经历这样一个尝试、困难、辞职的死循环。而在这样循环中,会让原本优秀的她,也会逐渐与同龄的同学、朋友拉开距离。
这也是现在很多刚入职场的年轻人的通病。做事心浮气躁,没有一点耐心。什么热追什么,总幻想着一夜暴富、一朝成功,一下子就很厉害。殊不知,所有的成功都是量变到质变需要一定的积累的,没有一定的沉淀积累,就不可能爆发。就像我们读书一样,寒窗苦读十多年,才可能一朝喜登科。工作也一样,一份工作,一年的积累和三年、五年沉淀下来的积累和收获肯定是不一样的。
02
年轻需要“多尝试”,但更需要“趁早规划”
年轻需要多尝试没有错。因为年轻,有时候我们还不能很清醒知道自己要什么,要走的路,需要通过不断去尝试找到正确的那条路,自己想要去往的方向。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盲目尝试,瞎折腾。没有规划性的多尝试,没有沉淀积累的多折腾,就像总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挖井,看似挖了很多口井,可是到头来,因为每口井都挖得不够深,导致没有一口井能流出水来,反而自己一方面浪费了很多年轻时宝贵的时间不说,还把自己折腾得身心疲惫。
这也是很多年轻人高开低走,在学校表现优秀,几年下来,总在不断尝试、折腾,但反而混得越来越平庸的年轻人失败的根本原因。
北大学霸、《超级演说家》冠军刘媛媛说:
“即便年轻,也没有那么多尝试试错的机会。很多人喜欢说,年轻就是要多尝试。但时间是最大的成本,做事最好有连续性,在一件事情上积累一年和五年,感受是不一样的,资源也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普通人,在一个领域去深挖是回报率最高的做法。”
有些年轻人总觉得年轻人有无限可能,就要多尝试,但如果没有规划和沉淀,总在浑浑噩噩混日子地尝试,那未来只有一种可能:你只会成为一个更老的自己,不会因为不断尝试而有任何奇迹发生。
20岁的时候你还可以说自己很年轻,还可以去浪费和挥霍,把把青春当成尝试放纵的借口,但等到30岁,青春过完了就只能凑合将就,这其实只是把本该20岁付出的努力留到了30岁、40岁。
要知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时间跟精力,都有一定的时间成本,而这个世界上,时间是最宝贵的。正如古话说得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去尝试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是半吊子,没有自己真正专业擅长的,而如果无法足够专业,我们就很有可能被取代。
因此,比起盲目不断尝试,年轻时更要趁早规划好,并能够沉下心来脚踏实地的积累。因为,有规划,会让我们的努力更有方向性和目标感,更清晰明确自己为何而努力;能沉下心来,不断学习积累,会让我们的每一步努力更加精准,更能快速累积自己的专业性,从而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03
蘑菇定律:多尝试不如真努力,年轻更需要脚踏实地的沉淀积累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蘑菇定律,即:
指刚参加工作的初出茅庐者往往遇到这样一个境遇: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就如生活在阴暗角落里的蘑菇一样,无人问津。而只有等蘑菇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
对于许多刚毕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每个人都一腔热血,希望立马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在新的职场环境中一展抱负,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而,现实是,由于经验不足,能力不足,我们往往被安排打杂或不受重视的工作,还要时不时忍受同事或领导的批评指责,在公司就是一个便利贴、小透明,每天做着没有含量的打杂工作,谁都可以“指点”上自己几句,却无人真正关心自己的成长。就如黑暗角落里默默无闻的蘑菇,身处黑暗,看不到光亮。前途一片迷茫又不知所措,不知道希望在哪里,不知道前路在何方。
有的年轻人会抱怨怀才不遇,有的人自暴自弃,也有很多人企图借不断辞职跳槽以寻找方向……殊不知,这些都不是最正确的做法。
正如逻辑思维CEO脱不花曾经说过:
世界上有两种事情:
一种我们称它为机灵事:开头就炸,但会越来越没劲。
而另一种我们称它为苦逼事:开头特难,但是越干门槛越高。
前者是陷阱,后者是机会。
我们都深谙这个道理,但都无法面对诱惑,无法挑战人性懒惰的劣根性,总倾向于"投机取巧",选择做那件看起来比较容易的事,一旦遇到挫折,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专心苦心研究的时候,就"自动投降",另谋出路,还安慰自己"这件事,我试过了,不合适我。但其实,不是不适合,而是你根本没有沉淀下来专注用心去做。
工作中,可能有的人够幸运,一开始就找到了一份好的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大多数年轻人,往往需要通过不断尝试试错,才能最终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和方向。也许一开始你正好找了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胜任有困难的工作,此时如果一味靠跳槽去不断尝试新的出路和机会,其实无异于把自己一次又一次置于动荡不安中,让自己总在“缓慢起步期”打转,每天都焦头烂额为工作、生活、生计发愁,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努力工作,进入“快速提升期”。
那么,此时,该如何做呢?
曾国藩曾说:“结硬寨,打呆仗”。意思是知道十个方法技巧,不如死磕一个方法,这看似是笨方法,但却是成长最快捷的方式。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时,一味靠不断跳槽不断去新的环境中尝试,其实浪费了大量时间成本不说,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如果你有清晰的规划,就大可按规划的节奏一步步踏实奋斗,专注提升;如果你还没想清楚规划要走的路,不如尝试从这份并不太满意的工作出发,给自己一次历练的机会,好好静下心来,沉淀自己心性,打磨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努力学习汲取到有价值的营养,方能有机会在有朝一日厚积薄发。要知道,在任何一份看似简单的工作中,都有做得很出色的人,都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地方。
就比如同样是送快递这份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工作,同样有人做到很牛逼,申通快递90后小哥哥李庆恒就成功做到了成为被杭州砸100万也要引进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另外,你说看到的所有的牛逼都是苦逼换来的。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没有人会无缘无故、随随便便就成功了。在痛苦的“蘑菇期”,有的人由于长期看不见光深感绝望,想要挣扎却无力反抗,最终放弃了一切;有的人却在黑暗中砥砺前行,潜心修炼打磨提升自己,最终成就了一个强大优秀的自己。
这无不在启发我们,对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如果能有耐心当上一段时间“蘑菇”,在这个蘑菇期不一味颓废、瞎折腾,能沉下心来,好好钻研工作,不断提升技能,汲取经验为自己所用,让自己尽快成熟起来,并向外界树立良好的值得信赖的个人形象,不仅可以磨一磨自己的急躁性子,让自己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能够使自己对形形色色的人与事有更深的了解,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你所能见到的在各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长期深耕的结果。因此,不是说工作遇到了挫折,遭到了别人的质疑就一味想着辞职、逃避,只有积极行动起来,像蘑菇一样,积蓄能量,奋力生长,等到长得最够高,足够强大,才会看见阳光。不要因为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更不要因为外界的诱惑就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那样只会让自己越尝试越迷茫,越迷茫越无力,从而最终失去方向和奋斗的动力。
生活没有退路,唯有用力生长,等到长得足够高,足够大,等到积蓄足够的力量,我们才可能迎来光明,获得成功。越是浮躁不确定的时代,我们越需要做点确定的苦逼的事情。蘑菇经历是平凡走向卓越之路中破茧成蝶前的一种磨炼,如果承受不起这些磨难就永远不会成为展翅的蝴蝶,只有经过这种磨炼,我们才能心智成熟坚定,才能不断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