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代秀的节目特色和评价
导读
《年代秀》
的成功得益于其对娱乐节目的全面创新,
这种内在的思想观念创新外化
体现在节目的内容、
受众定位和表现形式中,
是对当下娱乐节目价值观的一种颠覆和重塑。
《年代秀》跨越大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最大程度地囊括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以丰富的
娱乐形式调动了不同时代不同层次观众的情感***鸣。文化认同和参与动力。这种表现为分
享梦想、
分享情感的多形式、
深层次的分享娱乐,
在目前的中国电视节目里是独一无二的。
一、当下娱乐节目的价值观错位
当下电视娱乐节目的价值观发生严重错位,节目缺少知识,
“娱乐”变为“愚乐”
,失
去吸引力;节目缺少品味,
“通俗”变为“庸俗”
,失去感染力;节目缺少思想,
“感动”受
众变为“激动”受众,失去引导力;节目缺少创新,受众收视“期望”变成“失望”
,失去
生命力。
[
①
]
这种扭曲的娱乐节目价值观一方面是因为电视本身的媒介特性所误导,另一
方面则是商业驱动下,对节目收视率的过分看重,造成娱乐节目不惜一切手段来吸引眼球
的一个现状。
娱乐受众是电视节目一个重要的功能,这是基于电视本身媒介特性的一个定位。比之
于报刊杂志,电视本身有更多的消遣性,声画并行的表达方式也更加容易为受众带来感官
上的刺激和放松,在一整天繁忙的工作学习后,现代人追求的正是这种不需要付出多少心
智努力就可以获得的传播内容。人们不寄希望于从电视节目中获得知识和文化,所以电视
的娱乐功能被无限的放大,而传递信息、传承文化、教育民众等其它功能被人们下意识的
忽略了,以至于有论断说,电视就是给没文化的人看的,是一种“俗文化”
。尼尔
波兹曼
在他的《娱乐至死》中的观点:
“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
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
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
[
②
]
高度的市场化运作使收视率对电视节目的决定作用达到顶峰,甚至变成了评价节目优
劣的唯一标准。其实央视和各家卫视的科学教育频道会推出一些高端的文化类节目,但是
这种传统的文化教育节目往往难以引起受众的观看兴趣,大多数节目都是有文化没受众,
节目制作精良却没人喝彩,如此发展下去,且不说节目本身运营困难,也无法达到普及知
识和传承文化的最终目标。而再看一些电视台推出的选秀节目、相亲节目,节目收视率不
断攀升,广告叫价也越来也高。这两类节目收视率的强烈对比促使不少电视节目制作者在
文化和“眼球”两者中无奈选择后者。为了吸引眼球,于是可以引起争议的话题和“雷人
雷语”在娱乐节目中频繁出现,各种“快男超女”靠着恶炒上位,炒完选手炒评委,炒完
整容炒绯闻,节目内容越来越低俗,表现形式也越来越露骨,越来越多的娱乐节目开始刻
意迎合受众人性中追求感官刺激的本能,降低了节目的品质。
这种依靠话题和刺激来吸引受众的节目在当下电视娱乐节目中大量存在,受众每天被
这些传播内容包围,于是公众形成了对电视娱乐节目的一个印象:低端、没有文化内涵、
没有品位甚至庸俗。这个固化印象不仅破坏了人们对整个电视节目的印象,甚至限制了电
视节目制作者的创造力,使整个电视娱乐节目陷入了“愚乐”的泥潭,电视节目的功能似
乎只剩下了娱乐受众,让观众笑一笑变成了节目的唯一追求,而其传承文化和教育功能被
抛之脑后,所谓的“寓教于乐”变成一句口号,从“娱乐”到“愚乐”
,电视娱乐节目的价
值观严重错位。
二、深圳卫视《年代秀》的价值创新
《年代秀》的成功得益于其对娱乐节目价值的全面创新,这种内在的思想观念创新外
化体现在节目的内容、受众定位和表现形式中,是对当下娱乐节目价值观的一种颠覆和重
塑。
《年代秀》引进的是比利时《
generation show
》的节目模式,制作团队针对国内的情况
对这个节目进行了很好的本土化处理,使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加贴合国内观众的生活
和审美经验。节目于
2011
年
5
月开始在深圳卫视播出,每周一期,单期节目制作经费高达
7
位数,节目的总制片人易骅曾是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和《超级女声》的总导演,这
个节目推出半年多,不仅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和人气,而且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可以说是
叫好又叫座,与以往那些收视率高却引起巨大争议的娱乐节目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一)节目内容层面的价值创新
《年代秀》着眼于“年代”主题,将各个年代多样的生活记忆和文化在节目中表现出
来。
不同于其它娱乐节目内容对明星的偏爱,
《年代秀》
虽然每期也有很多明星,
但是显然
他们并不是节目的中心内容,每个年代的明星嘉宾只是自己那个年代的代言人,节目的核
心内容是各个年代的历史生活和记忆。节目中所有题目来自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因为每
个年代生活状态的不同而丰富多彩,
题目可能涉及到
60
年代的样板戏、
劳动工分,
也可能
涉及到
00
年代的
B-box
、激光舞,所有内容都来自于每个年代当时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电
影、歌曲、演员、歌星、运动员、时尚人物、书籍、生活用品等等,节目使用各种手段将
这些多样的内容表现出来,四、五十年间的各种生活状态浓缩在节目的题目中,使这个节
目因此有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传播了知识,也分享了记忆,各个年代的受众都可以对
节目内容产生强烈的***鸣,从而被节目内容所打动。
节目将娱乐性和文化内涵很好的结合起来,
真正做到了
“寓教于乐”
将当代中国几代
人的历史记忆通过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节目没有炒作、没有话题,最大的卖点就是几代
人的记忆,节目传达的是各个年代不同的价值观念,
60
年代的真实,
70
年代的淳朴、
80
年代的觉醒、
90
年代的率真、
00
年代的自我,
主流文化价值观的不断变化在节目中完整的
表现出来,这样的主题内容使节目充满了文化内涵。完全颠覆了受众对娱乐节目低端的印
象,在它娱乐的外衣下,是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传播。
(二)节目形式层面的价值创新
节目形式服务于节目内容,
《年代秀》的节目形式完全配合其节目内容的表达需求。
暨南大学谭天教授的电视节目构成理论认为,电视节目的构成可以分为宏观、中观、
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指的是节目的基本形态,中观层面就是指电视节目的各个模块或
者说环节,而微观层面指的就是构成节目的最小单位——元素
[
③
]
。笔者根据这个理论,
将《年代秀》分成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宏观层面来讲,
《年代秀》的基
本节目形态是
60
、
70
、
80
、
90
、
00
五个年代队的竞争
PK
,每个年代队各有两名明星嘉宾
带领自己的年代队,与其它的年代队展开答题比赛,每回答正确一道题目,自己的年代队
则可以获得五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年代队则是当期的获胜队伍,嘉宾和后面的方阵都可以
获得一定的奖励。可以说这种答题竞争的节目形态并不新颖,国内许多益智、竞赛节目采
用的都是这种节目架构,但是《年代秀》的创新就在于节目的“年代”概念,各个队伍不
再是单纯的代表个人或者某个单位,而是代表那个年代的整个群体,代表的是那个年代的
主流文化和价值观。
再来看节目的中观层面,也就是节目的环节设置,综合了益智、表演、
K
歌等各种节
目形式。节目主体是知识问答,五个年代队各有三道题目,其中两道题目是每个年代必答
题,还有一道题目则是自己年代的专属题,只能这个年代队来回答。另外两个部分是老歌
新唱和卡拉永远
OK
环节,老歌新唱环节,主持人赵屹鸥会与部分嘉宾换装,将原先的老
歌进行重新演绎,有极好的搞笑效果。卡拉永远
OK
是节目的最后一个环节,会选取不同
年代的经典歌曲
MV
,请嘉宾回答缺失的歌词,这个环节有大热节目《我爱记歌词》的影
子。从这个层面来分析,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有机体,来传达每一个年代不同的文化价值
观,甚至于可以说在进行一个知识普及的工作,全方位多层面的来展示各个年代的不同生
活状态,最终达到一个大众分享的结果。
最后来从微观层面解读,
《年代秀》的构成元素,也就是组成这个节目的最小单位,那
就是每一道题目,包括必答题和专属题,包括卡拉永远
OK
中的每一首歌曲,这些才是组
成这个节目最基础的部分。
《年代秀》每一道题目的表现都非常新颖,涵盖了戏剧、演唱、
舞蹈、实物、表演、
VCR
等基本上所有的表达形式。这样做不仅使节目看起来丰富多样,
而且可以加深观众印象,使受众更易接受,传播效果要比单纯的向受众灌输好的多。
(三)节目受众定位层面的价值创新
《年代秀》没有盲从当下备受追捧的“分众”概念和趋势,节目受众定位最大限度的
囊括各个年龄层,其“年代”概念也正是来源于这种受众划分。
娱乐节目是做给青少年看的,
这是一个陈旧狭窄的观念,
观察以往的节目,
我们会发
现,不管是节目内容还是节目嘉宾,都是着眼于当下社会,内容越潮越好,嘉宾越当红越
好。
虽然现在不管是电视节目或是电视频道的受众定位都有越来越窄、
越来越精确的趋势,
但是集中于某一层的受众也就势必排除了其他的受众群。
即使是受众面比较广泛的节目
《非
诚勿扰》也是定位于剩男剩女,只是因为恋爱婚姻的主题和节目中的一些话题适用于人们
的普世价值观,所以引起了其它受众群的关注。
《年代秀》不同,它的受众定位是准确而广泛的,囊括除少儿外基本上所有的年龄层
的受众。首先节目每期会邀请
60
、
70
、
80
、
90
、
00
每个年代有代表性的明星嘉宾各两位,
嘉宾的年龄跨度达到四、五十岁,也就是说基本上每个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可以在节目中看
到自己熟悉的明星面孔,比如
60
年代熟悉的臧金生、朱明瑛、李金斗、潘长江;
70
年代
的米雪、黄健翔、成方圆、宋丹丹;
80
年代的井冈山、瞿颖、何炅、叶蓓;
90
年代的关凌、
李湘、金铭、胡彦斌;
00
年代的苏醒、杜海涛、孙骁骁、苏妙玲,嘉宾有歌手、演员、运
动员、时尚界人士等,这些节目嘉宾本身就是自己那个年代的一种符号,传递着那个年代
所特有的文化概念。其次,节目内容也涉及各个年代,每个年代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比如
当时人们使用的生活用品、看的电影、唱的歌曲等等一些有时光记忆的东西都会在节目中
出现,节目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将这些东西表现出来,可以是实物、人物,可以是歌舞可以
是演唱,也可以是记录短片,甚至是嘉宾和主持人赵屹鸥略带搞笑意味的换装表演,都会
将观众的思绪拉回那些已经走过的岁月,每个年龄层的受众都对节目内容感觉到熟悉和亲
切,从而引起各个年龄层观众的强烈***鸣。在现场的明星嘉宾也都沉醉在这种氛围中,在
这个节目中他们不再是被关注的个体,而只是作为那个年代普通大众的一个代表。在当下
分众传媒受到普遍认同时,
《年代秀》
的出现可以说是对这个理念的一个反证,
表达的是一
种全新的受众观。
《年代秀》跨越大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最大程度地囊括了几代人的文化记忆,以丰
富的娱乐形式调动激发了不同时代不同层次观众的情感***鸣、文化认同和参与动力。这种
表现为分享梦想、分享回忆、分享情感的多形式、深层次的分享娱乐,在目前的中国电视
节目里是独一无二的。
[
④
]
《年代秀》最大的成功不只是模式创新,而是价值创新:受众
窄播可以变为受众广播,娱乐节目可以蕴含文化内涵。这一创新对于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
健康持续发展的启迪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