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密探零零狗》影评
所谓草台班子,这里特指那些混迹于民间的流动演出团体,类似浪迹天涯的吉普赛人,他们的演出场所也许是农村的场院,也许是城乡结合部的庙会集市,也可能是市井间的茶楼瓦肆洗浴中心,他们的表演形式多样,艺贯中西,以山寨为特色,以低俗为噱头,以最大程度地取悦观众为己任,所以如果偶尔地出现点类似半真半假的粗口、点到即止的残虐、意会言传的色情的话,心花怒放到春心荡漾的看官们也不要惊诧,更不要去打举报电话,不见血、不露点的尺度我们还是严格把握的。我是在看了《窃听风云》两小时后看的《大内密探灵灵狗》,直观的感受就是在看了一场实力歌星演唱会之后紧接着又看了一场的草台班子的群魔秀。但我向毛主席保证,我绝对没有贬低草台班子的意思,看纵贯线的演唱会和看小沈阳的演出从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娱乐手段而已,就跟芭蕾舞和脱衣舞都属于舞蹈艺术一样,只是诉求点不同,手段也不同,于是类属于不同的范畴,所谓只是同样的手段有水平高低之分,水平低的只能撂地,水平高的可以上刘老根大舞台。
《灵灵狗》这个班子的班主是王晶,一个为了取悦观众无所不用的的导演,港片兴盛的时候,他的三级片和赌片一度独步江湖,只是到了香港电影没落、内地市场坐大的时候了,王班主就有点迷茫,有点失落了,他招牌式的咸湿微笑就带了那么点苦涩了。在用《金钱帝国》表忠心之后,王晶决议用《灵灵狗》打个翻身仗,看了电影之后,感觉王胖子此次上天入地的用力很猛,还拉来了韩三平来给他坐镇,誓要在内地市场为他的王氏喜剧打出一片天来。
所谓厚积薄发这样的词向来和王晶是联系不上的,他出片速度很快,反正都是一些烂熟的招数在不同题材中不同的排列组合,他自己定位于一个电影匠人,也不介意人们把他和王家卫列为香港电影俗和雅的两极,但他能够很聪明地在自己的电影中做与时俱进的融汇和贯通,如果把电影作为一种流水线上的产品来研发生产的话,电影导演的确是可以成为一个熟练工种的。
首先我承认《灵灵狗》不是我的那杯茶,但我相信很多人会喜欢,因为这是一部很纯粹的王晶电影,低俗也罢,老套也好,但只要认真去做,不怕搔不到某些观众的痒处。王晶的喜剧电影一向是靠将人物性格极致化来搞笑的,于是古天乐扮演的灵灵狗身上的木讷忠诚和大智若愚被无限放大,再搭配上大S扮演的性格火爆的全武行花痴女友,于是化学反应就出来了。这样的桥段眼熟吗?当然,不说《我的野蛮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什么的,这样的套路王晶自己就克隆过几次了,但对某些人依旧有效,那就放手去用。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大S要比在《保持通话》中装可怜可爱多了,我还是很喜欢她嗲嗲的台湾腔的,不过演得有点过火,一过火就显得假,这也是王晶电影里人物的通病了,总是做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但只要你没有推敲小品人物和情节逻辑的合理性的习惯,这里的不合理也是可以大致忽略掉的。艺术片导演希望看自己电影的观众都变成智者甚至哲学家,可以理解其中所有的微言大义;商业片导演希望观众看自己电影的时候都变白痴,可以忽略掉一切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牵强和bug。
另一个被极致化的人物是吴君如扮演的皇后,又见到那个熟悉的吴君如感觉很亲切,仿佛又看到了20年前的丑女霸王花,好久没看过她这么肆无忌惮的鬼马表演了,看她出丑曾经是一种很简单但很直接的快乐,虽然她的能量依旧很足,表演也很卖力,但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像当年那么容易被逗笑了。看到她被搞成香蕉的嘴唇,还有她面对魔镜喃喃自语的场面,想起了《东成西就》里的梁朝伟和张曼玉……
还有一个常用的搞笑手段是制造和利用人物反差,这涉及到《灵灵狗》中另外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刘仪伟扮演的皇帝,与人们心目中威严、冷酷、残暴的标准皇帝形象比起来,这个皇帝实在是太亲民太宽厚了,甚至可以任由自己的手下把自己打扮成变形金刚放人肉风筝。不过明朝的皇帝本来就有很多不靠谱的,有沉迷做木匠的,有在宫里开菜市场的,所以这样的皇帝也并非完全不靠谱。而樊少皇扮演的大反派曹公公(怎么又是姓曹的太监?)则是另一种反差效果,樊少皇一向是以硬朗勇武的形象著称的,除了《天龙八部》里的虚竹有点憨直,但总体来说还是阳刚气十足的,尤以《叶问》中的金山找最为突出,当年在这里,樊少侠扮演了一个阴柔狠毒的大太监,举手投足间还是蛮有意思的。涉及武侠的电影中的大太监通常都是武功高强,这里也不例外,又是寒冰又是烈火的,我看这里的武打场面也就是樊少皇不用替身吧。
其实这里面还是内地演员占了大多数,但在这样的电影中总是显得拘谨,也许佟大为的表演更有条理和层次,但显得游离,比较难受,小宋佳的剩女公主还算放得开。
其实喜剧电影把人物立住了,基本上也就成功了大半了,剩下的就是些花活了,武打场面基本不失水准,乱七八糟的山寨发明也挺有趣,还有就是台词中的自我穿越,连“你以为你是牙买加的博尔特”都出来了。这部电影就是这么一锅杂烩,除了软色情,王晶电影中该有的东西全都有,他能力所及能借鉴的东西也有,没什么新鲜的,但觉得王晶还是下了番心思的,当然你想在这里看到冯小刚式的话痨段子或宁浩式的黑色幽默那是没有,港式喜剧就是这样的套路,癫狂,无厘头,有点不可理喻,但毕竟在文化贫瘠年代这些人所引发的笑声伴随了我们一代人的成长,它也没有消亡的理由。就《灵灵狗》这部电影本身与香港喜剧做纵向比较的话,尚属中上之作,这也就是我题目中所说的“超水平发挥”的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这还是一个草台班子的套路化表演,也没法和周星驰喜剧比,那是自成体系的一套东西,通过《窃听风云》和《大内密探灵灵狗》,我看到了一些港片复苏的迹象,毕竟随着斗争经验的丰富,香港导演越来越可以在自如应付内地电检制度的同时坚持自己的创作特色了,但要真正复兴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也不是几个导演的几部片子可以做到的,基本上有一个规律是越大的制作香港特色越淡薄,毕竟越大的盘子就越倚重于内地市场,被内地创作风格同化的程度也就越大,所以五千万以内的中小制作是香港电影风格得以延续的关键,而对这样的电影,内地电影市场应当更多地予以接纳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