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美国为何没有战略轰炸中国 ?

我想,首先应该解释下"战略轰炸"的意义.在二战时期,战略轰炸就是指对敌方主要的工业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轰炸,目的在于从根本上破坏敌方的战争潜力,打击敌方的士气,动摇民心.之所以叫战略轰炸而非战术轰炸,就在于战略轰炸所要达到的目标更大更具有深层次意义,其效果也许不会在一两次战斗中体现,但确是长久的和深入的.随着原子弹的发明,战略轰炸的意义进一步发生改变,因为核武器的威力很明显要大于常规武器,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对日本的两次原子轰炸,两颗两万五千吨级的原子弹就将日本的两个工业重镇变成了废墟.

这样看的话,楼主是否是想问,美国为什么没有多中国大陆进行原子轰炸呢?如果是,答案就是这样:首先,当时美国的核储备并不很多,而且正处于战后美苏对抗最激烈的时候,主要的核武器都对准了苏联,要马上用来对中国进行原子轰炸,有技术上的困难;第二,当时中苏已经签定了同盟条约,苏联已经明确表示将向中国提供核保护,美国对中国进行核轰炸,就要面临苏联进行核报复的危险,尽管从现在看来苏联真的对美国进行核打击的可行性很小,但是美国无论如何不敢冒这个险;第三,也就像上面的朋友们所提到的,是为了限制战争规模,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极力主张扩大朝鲜战争规模,直接攻击中国大陆,其中包括使用核武器,但是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权衡利弊后决定限制战争规模,不动用核武器,为此他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美国当时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主要目标是苏联,过分扩大朝鲜战争规模就势必要扩大对朝鲜战场的兵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投入,这就会导致战略重心与力量投放地点之间的矛盾,作为从宏观角度观察问题的政治家,杜鲁门自然不会同意身为职业军人的麦克阿瑟的要求.美国参加朝鲜战争,一直是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其战争目标,则是所谓的"北韩侵略者",限制战争的意图不言而喻.即使在中国和苏联的军事力量先后与美国发生直接较量(苏联在战争后期改变了初期的做法,派出了精锐空军力量入朝作战),美国也没有过分的宣扬.对美国而言,如果对中国进行全面轰炸就意味着与一个大国的全面战争,能否获胜尚且不论,即使获胜,也要付出惨重的物质和政治代价,得不偿失,而且还要顾及到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因此对中国进行全面的战略轰炸,与美国当时奉行的有限战争理论不符,更有悖于美国的根本利益和战略重心,所以没有对中国进行战略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