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聊赖的拼音
百无聊赖的拼音是bǎi wú liáo lài。
百无聊赖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遣人与子书刻期兵至举火为应”。东晋·刘宋·裴松之注引《典略》:“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日穷月蹴,无所聊赖”。
百无聊赖(聊赖:依赖,指生活或情感上的依托)指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形容人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空虚无聊。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百,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百”从甲骨文以来就用作数词,表示十个十。又引申为百倍。“百”也表示数目多,后引申为所有的、众多的。
无,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拿着舞具起舞的样子,是“舞”的初文。“无”后假借表示没有,此义在现代汉语中最为常用。“无”又表示不要的意思,通“毋”。“无”也同“不”,表示一般否定。
聊,读liao的时候,从耳,卯声。耳鸣也。本义:耳鸣。读liáo的时候,姑且,勉强,凑合;依赖,寄托;略微;耳鸣。
赖,汉语常用字(一级字),最早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文字中,其本义为赢利,利益,又可引申为依赖,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