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的来历和意义

国歌的来历和意义如下:

国歌的来历:1930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把国民党党歌作为代国歌,1943年正式定为国歌。1949年,国民党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临近末日,建立新中国的工作着手进行。当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

以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和茅盾(沈雁冰)为副组长的筹备会议第六小组负责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参加工作的成员有郭沫若、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等10余名著名人士。

国歌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又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新中国像一轮红日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喷薄欲出时,也就呼唤新国歌的诞生。

国歌的意义: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是用来歌颂与鼓励一个民族的信心与凝聚力的。一般来说它们都会带有爱国主义色彩、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

中华人民***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和国国歌法》明确规定:国歌标准曲谱和国歌官方录音版本,应当在中国人大网和中国政府网上发布。

国歌的写作手法:

1、歌词部分:国歌的歌词通常采用简洁、明快、有力的语言,表达出对国家、民族、历史等主题的深刻理解。歌词通常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内涵。

2、旋律部分:国歌的旋律通常采用简洁、流畅、优美的曲调,易于记忆和传唱。旋律通常采用和声、旋律等手法,以增强音乐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结构部分:国歌的结构通常比较严谨,采用对称、对比等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同时,国歌的结构也通常比较简洁,避免过于复杂和繁琐。

4、歌词的创作手法:国歌的歌词通常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以表达对国家、民族、历史等主题的深刻理解。例如,中国国歌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