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因素有哪些?
1.介绍
交流就是交流,所以跨文化交流就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既然是跨文化交际,交际者在文化社会背景、宗教信仰、性格年龄、政治经济、兴趣爱好等方面必然不同,所以任何人之间的交际本质上都是跨文化交际。然而,由于交际者之间的歧视程度不同,我们现在所说的“跨文化”一般是指不同的地域文化,尤其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与个体相比,这些群体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随着世界范围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跨文化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交流本身可以促进彼此的发展。然而,跨文化交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一些文化和语言的障碍,交流者无法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从而导致误解和不必要的麻烦,导致交流和合作中的损失。当然,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成败,比如交际者的文化背景,他头脑中固有的文化刻板印象,价值观,世界观,民族性格和个人特征,语言习得,思维方式,社会角色,以及周围的环境,时间,态度等等。在这一系列因素中,有些是传播者所特有的,有些则是基于一定文化背景的普遍性因素。由于个人因素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本文主要从广阔的交际环境中探讨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一些主要因素。
2.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
2.1文化因素
任何语言和非语言表达都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没有文化,任何人类行为都无从谈起,跨文化交际也离不开文化的背景。文化背景相同的人,由于所享受的文化* * *相同,往往在价值观、世界观、民族性格以及对其他文化群体的态度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群体文化和亚文化。
2.1.1群体文化
群体是构成社会的单位。由于其地理、历史、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成员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由某个群体所拥有的有一定稳定基础的文化,就叫做群体文化。既然是群体文化,那么这个群体中的个体自然会表现出一定的群体倾向,这种倾向会对他们与他人的交流产生影响,所以全面了解不同的群体文化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会影响甚至使跨文化交流停滞不前。
首先,群体文化有相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任何文化都有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具有长期稳定性。“群体取向对沟通行为和沟通风格有很大影响。比如,人们习惯于彬彬有礼,对别人居高临下;对思维方式的影响不容忽视。”(贾雨欣,1997:62)【1】可见,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双方的沟通困难,产生误解和冲突。以中国和西方为例。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西方人则确认“天人相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使中国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语言观,都更加注重整体性、概括性、综合性和直觉性;而西方人则以“一分为二”的态度对待个人和自然,在思维方式上更重视逻辑,在语言上追求“准确”的语言观。很多英语学习者也反应过来:为什么英语中有很多词来描述同一个事物,而汉语中却很少有这样的词?例如,笑,咯咯笑,查克,gigle,窃笑,冷笑,咧嘴笑和如何可以用在英语中。与英语相比,汉语在语言上更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这主要是由两种群体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造成的。“对于中西文化中的价值观,没有对错,只有异同。”(于贵民,2004: 77) [2]因此,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有效的交际,了解对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促进交际的正常进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群体文化会导致相似的民族性格。民族性格以一个民族的群体文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基础,与它一起构成底层文化结构,对交际行为起主导作用。就中美两国人民的国民性而言,中国人长期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崇尚仁爱慈悲,反对修身养性。因此,整个民族性格以自尊自谦为主导,导致中国语言中出现了大量的“小字辈”、“尴尬”、“嬉笑”等词汇。比如中国的主人招待客人时,谦虚地说:“没有什么好东西能让你发笑,尽管那是一场他全身心地投入的盛宴。”对于那些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美国人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物质意识和自我意识,他们在民族性格上更倾向于外显。如果不了解这些性格差异,很可能美国客人会误解中国主人的好客,从而造成交流上的不愉快。当然,随着社会交往的深入,每个民族都在接触更多不同的文化和群体,他们的民族性格也在交往中受到了其他民族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变化,但如果这些变化不是由深层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起的,那都是表面的、表层的变化。因此,不同的民族性格仍然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之一。
2.1.2亚组和亚文化
亚群体和亚文化是针对主流群体和文化的。所谓亚群体,是指在社会上不享有很高威望,没有权力(指文化)的群体,这个群体所享受的文化与主流文化不同,无论是使用范围还是使用人群,他们都不占优势。长期以来,人们在谈论亚群体、亚文化时,总是将其置于某个国家的民族或地区之间进行讨论。如果说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容易造成不同语系、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障碍,那么根植于同一文化背景下,使用同一种语言,但存在文化冲突的群体之间,就更容易引起交流误解。比如汉族人和回族人交往的时候,可能会忽略他们的文化差异,因为他们都来自中国。当一个汉族人用左手给回族人递食物时,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就产生了:因为在伊斯兰教的眼里,左手是不干净的,所以要用右手给人递食物。今天,科技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不知不觉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亚文化群体。这些亚文化虽然刚刚诞生,并不具备强大的生命力,但它们发展迅速,影响的人群越来越广。比如现在的网络用语,就是电脑群体在这种特殊文化下创造出来的:“灌水”、“沙发”、“斑竹”、“版主”、“886”...如果交际者不融入这种文化,不学习这种独特的“语言”,也许他将无法在计算机网络世界中与他人交流。
对待亚文化,一定要避免千篇一律。“本质上,刻板印象过于笼统,忽略了个体差异,夸大了与另一个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这种态度往往是情绪化的,并伴随着固定的信念。”(李建中,2002: 70-71) [3]众所周知,“所有群体都有民族优越感,都是种族中心主义者。”(姚,2007: 176) [4]这种强烈的优越感不仅存在于民族、种族和国家之间,而且存在于地区、职业和阶级之间。我们之前提到过,任何文化都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异同。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禁止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他人,从而对他人的行为和语言产生偏见。
2.2沟通场合和沟通关系
有效的交际不仅受到广泛的文化背景的影响,还受到一些微观因素如特定的交际场合、场合、交际关系等的影响。毕竟语言是人与人之间在特定场合下产生的。交际场合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分为时间场合和物理场合。前者主要是指时间会对沟通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双方往往选择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会谈;当你选择宴会等其他私人会议时,往往是在晚上。而且见面的时间不同,双方使用的语言,甚至选择的服装,见面的地点以及表情和行为也有很大的不同。后者指的是交际的场所,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在正式的交际场合,双方不仅要注意用词,还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场合的要求。例如,在商务会谈中,双方应尽可能使用书面语言,穿着得体。如果一方或双方着装过于随便,大量使用俚语和白话,对方会感受不到合作的诚意,进而怀疑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效率,影响沟通和合作。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是沟通。英语初学者往往会刻意记住两句客套话:“你好吗?”和“你好!”。前者用于熟悉的人之间,后者用于初次见面时。不难看出,双方的关系也会影响跨文化交际。都是和其他国家的公司进行洽谈,但是由于合作关系的不同,沟通时使用的语言和其他沟通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我们认为所有的谈话都是正式的,都被“平等”对待,就会让交流密切的伙伴感到拘束和虚伪,而交流共同的伙伴则感到不严谨和太随便。交际关系还包括交际者的角色。客人和主人的沟通语言和行为态度肯定是大不相同的。如果宾主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岂不是“喧宾夺主”,主客不分?可见,不同的沟通场合和沟通关系需要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果他们感到困惑,交流只会被阻断。因此,区分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关系是跨文化交际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3.结论
跨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障碍和误解,更严重的是会有碰撞和冲突。如何有效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负面因素?这就需要双方尽可能地了解对方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群体文化,摆脱种族主义带来的不必要的刻板印象和偏见,端正态度,正确对待不同的交际场合和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际中的障碍,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人类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世界各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