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残菊物语》到《雨月物语》:西方的光,东方的影,艺术的孤独

沟口健二,日本上世纪最著名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常常把视角放在处在困境中的女性身上,观者很容易被其中激烈的感情所吸引。

在沟口健二的众多作品中,柔弱的女性为了男性奉献出了一切,但是男人们却不珍惜女人的付出,常常把她们抛弃在孤独和贫穷之中。

在这其中是沟口健二对日本文学以及传统戏剧的独特表现力。

其实,关于沟口健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日本导演十分迷信。

当初在他的作品《雨月物语》入围威尼斯影展竞赛时,他十分渴望得到这个奖项,竟然在酒店的房间里挂上了日莲宗的画像,这是日本镰仓时期的高僧。

在挂上高僧像之后,沟口健二便每日在自己的房间里祈祷,也许是心诚则灵,他最后真的在电影节上获得了一尊银狮奖。

这让沟口健二的兴致一下子大增,之后他出国参加各种影展,都会在入住的房间里挂上日莲宗的画像,而威尼斯影展连续三年获奖似乎在印证着这一切。

当然沟口健二能在欧洲的电影界获得诸多的荣誉,也是对他本身的一种肯定。

沟口健二一生只活了58岁,远远算不上高寿,但是却十分高产,一生拍了60多部电影。

尤其是在人生的最后四年,他接连拍出了《雨月物语》、《祇园姐妹》、《山椒大夫》、《近松物语》、《赤线地带》这些被世界电影界公认的佳作。

可见《雨月物语》这部电影对沟口健二的影响之大,或许在沟口健二的心中,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这部电影的重要性,这是他创作生涯的分水岭。

之后的沟口健二在电影创作时不再拘泥于技艺的角度,而是达到一种随心所欲的境界,也正是这样的他,才最终使得西方世界接受了这位东方巨匠。

虽然沟口健二已经去世了60多年,但是关于他的讨论从未在欧洲 社会 中断,提到他的名字、他的电影,人们总是将其与神秘的东方幽玄美学联系在一起。

这就需要了解沟口健二如何在自己的电影中创造了神秘的“东方世界”?

需要提及沟口健二的另一部电影《残菊物语》,这部电影完成于二战时期,当时日本国内的管制十分严格。

万般无奈之下,沟口健二只能选择拍歌舞伎的日常生活,看似轻松、看似惬意,背后是一颗电影艺术家的雄心。

《残菊物语》中的女仆阿德用了半辈子的时间陪着戏班少爷菊之助四处流浪,她就这么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看着少爷菊之助一步步走向艺术的巅峰。

最后为了让菊之助获得更高的成就,阿德选择悄悄地离开菊之助的生活。

这部电影中所描述的阿德与菊之助之间的情节,其实是一个在日本流传很广的故事,但日本的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却认为沟口健二改编使得这个故事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佐藤忠男认为沟口健二的改编不再拘泥小情小爱的领域,而是体现了一种意志的光辉,这种意志的光辉正是对艺术的一种孤独感。

对于阿德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女人对男人的无私奉献,更为重要的是阿德间接地将自己奉献给了菊之助所热爱的艺术。

影片的最后,菊之助成为了名满天下的艺术家,恰巧在此时他碰到了重病缠身的阿德,他有过一丝丝的后悔与自责吗?

想必是有的。

可是在这一丝后悔与自责之后,他还是会继续去追寻自己的艺术,这也就意味着他要接受艺术给他带来的一辈子孤独。

在片场的沟口健二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脾气极为暴躁,这点连与他合作最多的女演员田中绢代都为之发怵。

可是在参观法国的卢浮宫时,看着《蒙娜丽莎》的画像时,他又对着田中哭了起来,言语之间都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今看来,沟口健二对电影的技艺有着极致的要求,就如同《残菊物语》中的菊之助一样,内心惶惶不安,充满着痛苦和煎熬。

仔细欣赏《残菊物语》之后,你会发现沟口健二在表现跟剧情有关的段落时,采用了当时好莱坞流行的情节剧手法。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在早年的日本电影中有很多借用好莱坞手法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被好莱坞手法塑造的。

但是在剧院段落的表达时,沟口健二则抛弃了好莱坞的表现手法,因为他认为这种西方的手法并不足以展现日本传统戏的风韵。

对于日本的歌舞伎来说,是自成一套体系的,意味着它是排外的,而电影同样也是一种霸道的存在,它生于西方,早期好莱坞剧情片在全球遍地开花便是它强势的体现。

沟口健二一直在进行一种1+1大于2的尝试,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民族影像的 探索 ,虽理想丰满,但是实现起来却是十分困难的。

如果从《残菊物语》的角度来看《雨月物语》,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无论是从叙事、摄影还是剪辑的角度来看《雨月物语》这部电影,都会发现其教科书般的表达,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

虽然这位印度导演的作品和沟口健二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同点,就是从西方的视角掌握了电影的技艺。

《雨月物语》这部电影的观感还是极为优秀的,从未在内容方面涉及“能剧”的表达,但是“能剧”的手法和灵魂却逐渐渗透了进来。

电影的开头部分,男主源十郎带着一家人坐船逃离战乱的家乡,这时候湖面起了很大的雾,小船平静地穿过了这片浓雾。

这个画面在这部电影中是一个很美的表达,不过却绝非是为了凸显美,雾起雾散之间,主角仿佛从人间穿越到了奇幻的世界,将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而沟口健二正是利用了这一段短短的转场戏,营造出了一种时空变幻的感觉,这在当时的西方电影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从这个角度而言,《雨月物语》能够在西方 社会 引起巨大反响,甚至确定了沟口健二在欧洲电影界的地位,其中并没什么玄妙可言。

只不过是在西方的光下投下东方的影,至于在电影的语言方面,沟口健二并没有做太大的颠覆。

从后来者的角度来看,沟口健二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导演,他对电影的本体以及技艺有着近乎狂热般的尊重,在这个基础上,他把日本的特有文化添加到更加广阔的文化体系之中,这便是他留下的最宝贵财富。

作者:临海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