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俄罗斯世界的电影,500字。
在内战年代,新闻纪录片占据了苏联银幕的中央,主要反映红军的英勇战斗和工农的功绩。
内战结束后,苏联电影业进一步发展,开始拍摄反映革命历史和苏联现实的新片。1925年,谢米·爱森斯坦(1898 ~ 1948)导演了无声电影《波将金》,歌颂了1905革命。该片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采用了蒙太奇剪辑手法,被称为里程碑式的作品,获得了65438至0927年巴黎国际电影节大奖。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优秀的电影是改编自高尔基同名小说的《母亲与土地》。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的出现是电影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苏联一批作家开始写电影剧本,作曲家开始为电影作曲,剧作家转向电影。在20世纪20年代,电影的创新主要集中在剪辑、节奏和群众场景上,而在30年代,则转向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语言、音乐、歌唱和声音的使用。苏联第一批有声电影中,有《迎展计划》和首次搬上银幕的经典戏剧《雷雨》。65438-0934由瓦西里耶夫兄弟执导的根据富尔曼诺夫小说改编的电影《夏伯阳》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在这部电影之后,出现了一系列较好的革命历史电影,包括《马克辛三部曲》、《波罗的海代表》、《浅滩》、《我们来自克兰施塔特》、《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等。
从1937到1939,列宁的形象不断出现在银幕上,这是苏联电影艺术的重要成就,影片主要有《十月的列宁》、《1918的列宁》和《拿枪的人》。
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苏联电影在主题、类型和风格上趋于多样化。有描写历史活动家的大型史诗电影《彼得大帝》《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也有反映当代生活的《政委》《辉煌人生》。此外,还拍摄了一些动画片、喜剧片、纪录片和科普片。卫国战争时期,有很多提升斗志的小电影。在过去的四年里,* * *制作了489部新闻纪录片,67部小电影和34部大电影。著名艺术片有《区委书记》、《她在保卫祖国》、《彩虹》、《丹娘》等。战争年代还创作了纪录片,记录了德国法西斯从入侵到彻底失败的许多重要事件。这类电影有《莫斯科兵败城下》《斯大林格勒》《柏林》。
战后初期有《少年近卫军》、《易北河会议》、《乡村女教师》、《西伯利亚交响曲》等反映卫国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回顾重要历史事件,表达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向往。传记在战后的苏联电影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主要有米楚林、巴甫洛夫、穆索尔斯基和塔拉斯·舍甫琴科。战前,苏联有彩色电影。战后色彩技术进一步提高,立体、银幕电影、全景电影技术都有进步。1955年,苏联拍摄了第一批宽银幕电影和立体电影。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拍摄了许多以卫国战争为主题的电影,这些电影的思想和艺术倾向几经变化。50年代,聚焦下级官兵的战壕生活;战争中人的悲惨命运和战时普通人的道德心理。如丘克拉伊导演的《士兵之歌》、邦达尔丘克根据肖洛霍夫同名小说导演并演出的《一个男人的经历》、卡拉托佐夫导演的《在蛮荒的南方飞翔》等。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转向表现苏联官兵的英雄行为,将激烈的战斗与前线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这部电影侧重于展示人们在关键时刻的心理和道德观,这是20世纪70年代战争题材电影的显著特点之一。这方面的著名电影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血》。20世纪70年代战争电影的另一个特点是展现战争全景,客观总结反法西斯的历史进程。奥泽罗夫的《解放》是一部全景五集史诗,是一部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录片专题片,从苏德总司令到普通士兵,从苏联的反攻到德军的覆灭。一部类似的电影是《围城》(最初由查科夫斯基编剧,埃尔绍夫导演)。80年代初问世的战争片,如《胜利》和《海岸》(最初由邦达列夫执导,阿洛夫和纳乌莫夫执导),政治色彩更浓。他们将过去的战争与当代苏联的外交政策联系起来,涉及战争与和平、东西方缓和等重大国际政治问题。此外,改编自肖洛霍夫同名小说的电影《他们为祖国而战》(bondarchuk导演)也获得了巨大成功。表现当代生活的电影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以道德为主题的电影有《湖畔》、《对人的爱》、《红莓》、《稻草人》、《恋爱中的冬夜》、《合法婚姻》等。20世纪70年代,故事片《红莓》展现了一名刑满释放人员改过自新却被黑社会杀害的经历,在苏联评论界引起了长时间的讨论。根据舞台剧改编的电影《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受到观众的欢迎。其中,舒克申在1964年自编自导的电影《有个年轻人》获得了全苏电影节大奖和16年威尼斯电影节“圣马克金狮奖”。《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获得了奥斯卡奖。制作题材的电影有《最热的月份》和《奖金》。
苏联的电影工作者注重把国内外著名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苏联文学名著在银幕上的优秀影片有古井采夫导演的《哈姆雷特》、乌特科维奇导演的《奥赛罗》、罗莎莉导演的《苦难历程》、谢·a·格拉西莫夫导演的《沉默的唐》、查希尔导演的《安娜·卡列尼娜》、伊亚·佩利耶夫导演的《白痴与兄弟卡拉马佐夫》。
戈尔巴乔夫时期,文化限制放宽,电影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出现了反斯大林电影。由格鲁吉亚电影制片厂出品、Cengiz Abuladze执导的《告白》于6月上映1986+01,电视纪录片《再一次揭露》于2月上映1987。(2)重新审视过去上映的电影。苏联电影协会成立特别委员会,调查20年来被禁映的25部电影,上映了克里莫夫导演的《将死》等电影。赫鲁晓夫时期轰动一时,勃列日涅夫时期遭禁的电影《晴空万里》,在央视1987播出。1971电影《路上的考验》(改编自尤德文的小说《新年祝贺》,a .德文执导)于1986上映。与此同时,苏联政府以个别情节“严重失实”为由,禁止《十月的列宁》、《1918的列宁》等其他9部电影在电影院和电视台上映。⑶放宽了进口电影的标准,过去流亡西方的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的作品《怀旧与牺牲》也在莫斯科放映。
除了禁止很多电影,随着国家电影监控的取消,制作的电影数量增加了,它们主要描绘社会的阴暗面,充满了暴力和色情。这类电影有《克里特塞尔奏鸣曲》(1987,施维茨导演)、《小别墅》(1988,B.B .皮丘尔导演)、《仆人》(1989,阿布德拉希托夫导演)、《衰弱综合症》(65438+)。C.A. Solovev导演)和苏联解体后的俄制电影《深坑》(B. Dykhovichnyi导演,1992)《烈日》(mikhalkov导演,1994)《高加索的俘虏》(C. Bodrov导演,1996)。
苏联有30万电影从业人员,39个电影制片厂,其中19个制片厂拍摄故事片。苏联成立了国家电影委员会,负责领导电影业。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65,是电影艺术家的专业联合组织。从1958开始,苏联以全苏电影节的形式放映所有制片厂的电影。苏联电影随着战舰波将金号开始进入国际电影界。20世纪30年代后,他们经常参加戛纳、卡洛维瓦利、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并在国际电影节上多次获奖。苏联电影在134个国家放映,在世界电影界享有盛誉。从65438年到0959年,莫斯科电影节每隔一年举行一次,放映来自50到60个国家的数百部电影。20世纪80年代,苏联每年生产约150部故事片、100多部电视片、1000多部科普片和约130部动画片。
俄罗斯电影业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莫斯科,有莫斯科电影制片厂、高尔基少年儿童中心电影制片厂、联合木偶电影制片厂和中央科学电影制片厂。圣彼得堡有“列宁电影制片厂”、“文学与科普电影制片厂”,叶卡捷琳堡等城市也有电影制片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业陷入困境。苏联解体后的1991年间,俄罗斯电影产业发展很不平衡。1991年,拍了430部,而1996年,产量只有26部。近年来电影产量有所回升。进口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占据了俄罗斯市场。以1995为例,俄罗斯上映了286部电影,其中美国电影占111。
近年来,俄罗斯大力加强对国产电影的扶持,通过了电影法,为“民族电影”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政府组织也进行了调整:取消了主管电影的电影委员会,电影归文化部管理;政府设立了专门的电影基金;演播室设备已经更新;电影院逐步重建,使用最新的放映设备;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改为一年一次,由政府资助。俄罗斯电影正逐渐走出困境。
近两年的最新电影,如《战争》、《狗与流浪者》、《妻子的日记》、《布谷鸟》、《情人》、《给爱丽丝的信》等,基本代表了当代俄罗斯电影的发展水平,反映了现代俄罗斯社会和民俗。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以1885年至1905年沙皇俄国的社会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悲伤而美丽的浪漫故事,深受俄罗斯各界观众的喜爱。该片导演托尼·米哈尔科夫拍摄的《太阳燃烧》以1995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谢尔盖·索洛维耶夫(1944 ~) 1968毕业于莫斯科电影学院导演系。主要作品有:《童年后的一百天》(1973,获第2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救生员》(1979,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苏联解体前后的温柔岁月》(2001)(15)。
近年来,俄罗斯私营电影公司发展迅速,私人资本投资电影产业,全面商业化,拍摄了一批新片。如《罗马诺夫王朝》(1997,潘菲洛夫导演)、《小偷》(1997,巴维尔·朱埃勒导演)、《聋人之国》(1998,瓦·塔达洛夫斯基导演)、《伏罗希洛夫的枪手》(1998)
动作电影的数量正在增加。《兄弟》(2000)的主人公丹妮拉从部队复员后,来到圣彼得堡投奔他的朋友——一名职业杀手。这个故事以俄罗斯和美国为背景,以当代为背景。这是俄罗斯第一部以全动作模式拍摄的电影。
从1995到2000年的五年间,A. Rogowshkin创作了三部以俄罗斯民间传说为背景的喜剧─《民族狩猎的特点》( 1995)、《民族捕鱼的特点》( 1998)和《冬季民族狩猎的特点》( 2000)。
2003年,俄罗斯青年导演安德烈·兹维亚切夫的导演处女作《归来》获得第60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归来》描述了一对兄弟如何面对10年未曾谋面的父亲突然归来的故事。这部电影的获奖对俄罗斯电影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俄罗斯电影40年来第一次获此殊荣。此前,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和尼·米哈尔科夫的《库伦》分别以1962和1991获得威尼斯电影节。
近年来,战争题材电影不仅关注50年前的大战,如A. Rogowshkin的《布谷鸟》(2002),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展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影片中的三个主角互不理解,但最后都能相互理解。故事片《哨兵》(A. Rogowshkin于65438年至0998年执导)和《战争》(A. Baran Banov于2002年执导)以最近的车臣战争为背景,直接反映了内战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幸。
《历史题材的小牛》(2001,亚·索库洛夫导演)描述了列宁去世前一年的生活,对列宁的形象进行了新的解读。
故事片《寡头垄断》(2002年由巴卢金执导)反映了俄罗斯近20年来变富的人以及他们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
总的来说,随着近年来经济形势的好转,俄罗斯电影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电影业也在逐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