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9月1日新规定教师待遇

教育部9月1日新规定教师待遇如下:

对于不少省市的义务教育阶段来说,课后延时服务还是一个新事物,暑期托管服务也只是在少数大城市进行试点推广。不过,为了切实做好中小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减负,教育部已经发布正式通知,要求秋季学期开启之后,也就是9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5+2”模式。

所谓“5+2”课后延时服务,即每周一至周五每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而且至少开展2个小时,具体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不得不说,大多数家长看到这个消息之后都非常高兴,毕竟解决了接孩子的难题,家长们也不用再担忧作业辅导。

课后延时服务的落地,离不开任课教师的参与。然而,在工资不变的情况下,每天要多出两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加班”,一线教师们难免会有一些情绪,毕竟他们也有孩子和老人需要照顾。暑假之前,部分地方的学校已经试点课后延时服务的地方,对于教师的服务补贴,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

如今,教育部在这次的通知之中,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教师参加课后延时服务有钱赚了,原文如下:补贴是由“服务性收费、财政补贴、代收费”等形式给予发放。简而言之,教师参与课后延时服务不再是无偿劳动,能够正大光明地拿到补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不过,各地的补贴发放标准很难统一,部分财政收入较差的省市,家长们就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补贴不会太高。

一方面,课后延时服务的范围虽然看起来比较宽泛,包括作业辅导、针对性解答学生疑惑、课外活动等等,但出于学生的安全考虑。

尤其是冬天及一些特殊天气情况下,课后延时服务预计将无一例外在教室的自习中度过,学生学习时长大大增加,这与为中小学生减负初衷相悖,最直接的后果可能是部分学生会更加厌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小学生近视的概率;

另一方面,课后延时服务补贴必然不会太高,但至少要在学校多呆两个小时及以上,吸引力本来就不太好的小学教师岗位,可能还会面临更加严重的优质教师短缺,况且教师们还要参加暑假托管服务班,男教师比例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