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多地实施人工增雨,此举是为了什么?
受气象干旱的影响,近日,广东多地实施人工增雨,而且雨量达暴雨局部大暴雨。
近段时间,广东干燥少雨,森林火险预警几乎覆盖全省。9日起,全省将自西向东有大雨,气象部门也将抓住这次天气过程,实施人工增雨,帮助水库蓄水。
人工增雨,是在自然云已经降水或者接近于降水的条件下,用飞机、火箭向云层播撒催化剂促进降雨,并不是人工造雨。
人工增雨是根据自然形成降水的原理,人为地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因素,促使云滴迅速凝结或接触而增大成雨滴,落向地面的过程。具体做法是,根据云层物理性质,选择适当的时间,用飞机、火箭将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撒到云层中,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减轻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通常在天然云层已经或接近降水量的情况下,人工降水量的方法才能起作用。人工增雨的自然变化速率大,人工增雨的幅度也小,因此对人工增雨的效果难以估计。通过人工催化得到的降水量,即催化后的实际降水量与不通过催化得到的自然降水量之差。真实的降水量可以确定,但是能否正确地估计可能的降水量,则成为效果检验的关键。当人们对降水的物理规律了解不够时,主要依靠统计方法来估计可能的自然降水量。
从人工增雨研究的角度来看,仅仅评价增雨量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整个物理过程的各个环节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比如催化剂在云的指定部位是否达到一定浓度,冰晶或大滴的浓度是否明显增加等。观察和统计这些宏观和微观特征量的变化,可以从物理过程分析人工催化的作用。这个观测试验叫人工降水效果物理试验。例如在冷云实验中,观察到催化后冰晶浓度增加,过冷水滴减少,说明人工催化在云的微物理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人们普遍认为,人工降水的科学实验必须严格按照统计学的要求,按照预定的设计长期进行,同时要对自然降水过程和人工催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探索和数值模拟,使实验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和统计可信度。
所以,此次广东多地实施人工增雨,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土地的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