豸读什么
豸的读音如下:
1、zhì。
2、zhài。
豸的解释如下:豸,汉语二级字,读作豸(zhì),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豸”本指长脊兽,如猫、虎之类,引申为无脚的虫,体多长,如蚯蚓之类。
又有豸豸,指兽背隆长的样子;通“解”,有解决之意;另参见“獬”;在连城冠豸山中(该山位于福建龙岩连城县境内一处4A级景区)读zhài。
豸的组词、拼音及解释如下:
1、豸角[zhìjiǎo]。
獬豸的角。獬豸,古代传说中神兽。生一角,能别曲直,触邪佞。
2、貏豸[bǐzhì]。
山势连延渐平貌。
3、有豸[yǒuzhì]。
有所解除;得以解除。
4、解豸[xièzhì]。
传说中的一种神兽,独角,见人斗,即以角触不直者,闻人争,即以口咬不正者。
5、豸袍[zhìpáo]。
古代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袍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
6、黑豸[hēizhì]。
冠名。即獬豸冠。为御史法冠。
7、獬豸[xièzhì]。
獬豸又称獬廌、解豸(xiè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8、触豸[xièzhì]。
即獬豸。相传獬豸为古代神羊,能辨触奸佞,故称。
9、豸佩[zhìpèi]。
指古代御史大夫一类官员佩戴的玉饰。
10、豸衣[zhìyī]。
古时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官服,因其上绣有獬豸,故称。借指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