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名字都是怎么来的?让你记忆最深的是哪个台风?

“杜苏芮”预计7月28日早晨到上午登陆。希望南方的同胞们引起注意,做好防护,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图片

我们提起台风的时候,总能听到奇奇怪怪的名字,而且隔一段时间还会听到同样的名字,难不成是同一股风?显然不可能。

今天就跟大家讲讲台风的这些名字都怎么来的。

台风命名的历史

最早,所有的台风都是没有名字的,只是用年代和序号来编号。例如,1960年第一个台风被编号为6001,第二个台风被编号为6002,以此类推。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明了,但也缺乏生动性和区别性。

后来,一些国家开始用女性名字来命名台风,这些女性名字多是气象员的女友、爱妻或者受冷遇的政治家。例如,1949年大西洋第一个有名字的飓风“哈里”就是因为当它袭击佛罗里达州时,美国总统哈里斯·杜鲁门正在此地视察。这种方法虽然增加了一些趣味性和记忆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这些女性名字并不符合亚洲地区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很难发音和理解。

其次,这些女性名字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或不尊重。例如,1975年第一个登陆中国的台风被命名为“安妮”,而当时中国正处于“批林批孔”运动中,“安妮”与“安妮·贝桑”(林彪之妻)同音,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联想和反感。

为了避免名称混乱和不妥,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了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会议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使用新的《台风命名表》,由日本、韩国、朝鲜、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密克罗尼西亚、美国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140个名字,按顺序年复一年循环使用。这是中国第一次参与国际台风命名,也是中国第一次使用中文名字来命名台风。

台风命名的规则

根据《台风命名表》,每年生成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的台风都会按照顺序依次使用其中一个名字。如果某年生成了超过25个台风,则从下一年开始重新使用该表。如果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则该台风名称会被从表中删除,并由相关成员提供新的名称替代。例如,“海燕”、“海马”、“龙王”等名称都已经被删除,并由“白鹿”、“木兰”、“海葵”等名称替代。

台风命名的规则还有以下几点:

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

容易发音;

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

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

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

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这些规则旨在保证台风命名的公正、合理和文明,反映各成员国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表达对自然和平与和谐的愿望。

台风命名的特点

浏览《台风命名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特点:

台风命名多以动物、植物、星象、地名、人名、神话人物等为主题,体现了各国和地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台风命名多具有祥瑞和和平之意,如“玉兔”、“彩虹”、“红霞”等,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台风命名多具有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如“悟空”、“海葵”、“莫拉克”等,反映了各国和地区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信仰等,也展示了各国和地区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次登陆的台风名字“杜苏芮”是由韩国提供的,意思是一种猛禽,鹰。这个名字是在2006年替代了原来的“彩蝶”,因为“彩蝶”的韩语发音Nabi近似阿拉伯语的“先知”一词,为避免宗教上的冲突而被撤换。中文音译“杜苏芮”是由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协商统一确定的。

目前,有三次台风叫“杜苏芮”,分别是:

- 2006年第14号台风“杜苏芮”,于2006年8月7日在日本九州岛登陆,给日本和韩国带来了强风和暴雨,造成至少9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数千人疏散,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 2012年第6号台风“杜苏芮”,于2012年6月29日在越南中部登陆,给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洪涝灾害,造成至少36人死亡,数十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数亿美元。

- 2017年第19号台风“杜苏芮”,于2017年9月15日在越南北部登陆,给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造成至少40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值得记忆的台风

在历史上,有一些台风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印象和影响,无论是因为它们的强度、路径、影响范围还是造成的灾害。以下是一些值得记忆的台风:

台风“艾琳娜”(1980年):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中文拼音来命名的台风,也是有记录以来第一次在7月份登陆中国的超强台风。它于1980年7月31日在广东省汕头市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为910百帕,最大风速达到60米/秒,相当于17级。它给广东、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市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洪涝灾害,造成了近千人死亡,数十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50多亿元。

台风“温妮”(1997年):这是有记录以来登陆中国最强的台风,也是中国第一次参与国际台风命名之前最后一个使用英文名字命名的台风。它于1997年8月18日在福建省福清市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为873百帕,最大风速达到78米/秒,相当于18级。它给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市带来了极端的暴雨和狂风,造成了近千人死亡或失踪,数百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00多亿元。

台风“海燕”(2013年):这是有记录以来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最强的台风,也是中国第一次参与国际台风命名之后被删除名称的第一个台风。它于2013年11月8日在菲律宾中部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为895百帕,最大风速达到86米/秒,相当于19级。它给菲律宾、越南、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空前的灾难,造成了近万人死亡或失踪,数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数百亿美元。

台风“利奇马”(2019年):这是有记录以来登陆中国最北的超强台风,也是中国第一次参与国际台风命名之后被删除名称的第二个台风。它于2019年8月10日在浙江省温岭市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为930百帕,最大风速达到52米/秒,相当于16级。它给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市带来了罕见的暴雨和狂风,造成了近300人死亡或失踪,数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2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