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价《烈火中永生》
导演们准确地把握了反动派全面灭亡的命运与局部地区的疯狂之间的鲜明对比,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影片也充满了庄严、刚烈和巍峨的风格,并以浮雕形式呈现了英雄人物:、江姐、华等。与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相比,它映衬出英雄的崇高思想、情操和精神面貌。这部电影制作精良,演员阵容庞大,艺术价值很高。
原版《红岩》取材于重庆解放前夕发生的一段真实历史。几乎每个角色都有生活原型,出版后轰动一时。
电影《烈火永生》是编剧夏衍(署名周浩)和导演华水继《林加铺》和《革命家庭》之后的第三次合作。这部电影结构紧凑,戏剧冲突集中在许云峰、江姐和徐鹏飞身上,主要人物栩栩如生。与此同时,英雄们也以浮雕的方式凸显出来,整部电影充满了英雄的死亡精神。
华水是新中国最优秀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林家堡》也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简洁、精准、精妙的导演风格也体现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影片充满了强烈的革命激情。虽然是一部歌颂英雄的电影,但导演避免了华丽的辞藻,注重挖掘生活细节,在真实感人的细节中展现英雄的精神面貌。这种刻画人物的微妙笔法,也使一些寥寥几笔的小人物成为光彩照人、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如在狱中装疯卖傻多年的地下工作者华和天真可爱、正义感爆棚的小萝卜头。
这部电影演员阵容强大。当赵丹出演《许云峰》时,他试图追求即兴、真实和自然的生活表演,这使得这个角色既有内在的英雄主义又有平易近人的亲密感。可以说,许云峰是赵丹塑造的银幕形象中最不“过火”和最没有“舞台化”痕迹的人物。于蓝饰演的江姐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江姐的出彩之处不仅在于她不屈的死法,更在于于蓝将女性的温柔细腻融入到人物的举手投足间。这些英雄形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观众。
项堃饰演的徐鹏飞充分展现了人物对党的忠诚和对* * *制作者的残忍,同时从人物的心理角度妥善处理了徐鹏飞渴望成功时的焦虑和最终崩溃前的歇斯底里,从而避免了反面人物的整容。
这部电影完成于1965年,当时文革即将来临。一些评论家指出,在拍摄英雄时使用图像和光影有一种意识形态倾向,这使英雄感到“高大全”。例如,许云峰和江姐等革命者的形象大多使用全光,而恶棍经常使用舞台式的脚光,并且他们经常处于半明半暗的光影中;在敌人和我们的中间和全景视图中,英雄大多占据高处和前景,并获得视觉优势。在对面的镜头中,英雄通常在低仰角拍摄,而反派则在平坦的位置拍摄,造成一高一低的视觉效果,以此类推。尽管如此,《烈火永生》仍然是一部对观众有着广泛影响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