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命运的《主角》 ——读陈彦的《主角》

每个人都是命运的《主角》

——读陈彦的《主角》

一本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一曲勇猛精进的生命的深情赞歌,一段照亮吾土吾民文化精神的“大说”,一副芸芸众生在世经验的恢弘画卷,一阕浩浩乎生命气象的人间大音,一部气势磅礴的现实主义鸿篇巨制。——《主角》评价

看到陈彦的长篇小说《主角》受到如此高的赞誉,自然就有了阅读下去的冲动。作为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陈彦的《主角》被认为是一个以中国古典的审美方式讲述的寓意深远的“中国故事”的,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以娓娓道来的叙事笔触,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讲述了 秦腔 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的历史起起落落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联。在浩荡的历史大潮冲击下,在以拯救秦腔、振兴秦腔这一戏剧文化为背景下,围绕主人公忆秦娥跌宕起伏的命运,叙述事件,描写人物,以此为透析社会历史和人性的切入点,让各色人等在转型时代的命运遭际跃然纸上,既发人深省,也教人叹惋。

戏剧界的奇人秦八娃与忆秦娥初次见面,就用“色艺俱佳”四个字对她进行了评价。对忆秦娥来说,她最初不愿意把这四个字与自己关联起来的。但是,随着故事的推进、人物命运的发展和忆秦娥在秦腔表演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忆秦娥可以当之无愧的受用这四个字。一部浩繁的小说,一部以人物命运的沿革史为主轴叙写故事的作品,虽然关注点指向的是秦腔,但围绕这个切入点所铺展开来的人物命运的画卷则为公众提供了更多思考生活、社会和人生的视角。出生在群山环绕的九岩沟,八九岁的易招弟就开启了边上学边放羊的生活。作为家中的第二个女儿,易招弟的父母显然是没有把她当做小公主抚养的。从大女儿取名来弟就可以看出来,受传统思想影响的父母是多么渴望得一个儿子,这样易家就有了传宗接代的香火。可是,结果盼来的又是女儿。招弟的到来对易家来说是很不情愿的,对招弟来说是很尴尬的。正是这样,招弟的父母对她上学与否根本是不上心的。半工半读的生活持续到十一岁,随着招弟的舅舅,在县剧团唱戏的胡三元到家做客,彻底改变了易招弟的命运。

懵懂的年龄,易招弟不知道到县剧团去学戏、唱戏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看着父母的兴奋和舅舅的气派,她隐隐约约感受到唱戏肯定比上学放羊要体面得多。即使极不情愿地与可爱的小羊分别,但还是洒泪与父母告别,跟随舅舅进入县剧团,成为大杂院里的一个新客。“招弟”承载着父母传宗接代的愿望,从事戏剧行当,干着艺术事业,这个名字肯定俗陋、老套。于是,经过舅舅的再三斟酌,易招弟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艺名——易青娥。告别了双亲,告别了故土,告别了可爱的羊群,也告别了先前山里娃所有的生活方式,易青娥的人生掀开新的一页。对易青娥而言,她对自己即将要过的生活是一无所知的,对自己未来将走向何方也是一片空白。至于前面的道路到底充满什么,自己将会成为什么,她更是不得而知。对她来说,就是按照舅舅的安排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争取在县剧团选拔考试中能够顺利通过,成为正式的演员。这样,不仅端上了铁饭碗,基本的生活得到保障,还能够名正言顺地学戏、练戏。

每个人成长的路上都离不开一批批善良人的帮助,任何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都少不了贵人的提携。只不过,所处的层次不同,帮助、提携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易青娥首先得益于现代“科班”教育。没有“忠、孝、仁、义”四位存字辈老艺人加持,她绝不会化茧成蝶为一代名伶。而对戏剧一无所知的易青娥能够慢慢入行、入戏离不开胡彩香苦心、精心的手把手的示范教育。作为县剧团的台柱子,胡彩香出于母性的怜爱,更是出于对易青娥身上具有的戏剧天赋潜质的看重,把易青娥带在身边,不厌其烦的一点点示范,一点点训练。山里娃的朴实和吃苦耐劳是易青娥最可贵的品质。苟师父曾送她三个字:乖、笨、实。——乖,娃的确乖,乖得人心疼。笨,娃也的确笨,啥窍道都不会,就剩下闷练了。实,娃特别的实诚,没任何渠渠道道的事。啥瞎瞎毛病都没有,就一根筋的实诚。易青娥正是凭借着这种品质,在学戏的路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比别人吃的苦多,受的累多,流的汗多,而且虚心求教,精益求精。正是这样才最终破茧成蝶,成为一点名伶。没有胡彩香老师的引路,没有四位老艺人精心的指导和训练,没有秦八娃关于戏的精髓——戏魂的点化,易青娥即使成功,最多也只会成为宁州剧团的台柱子,不可能在北山一演成名,不可能走进省剧团,也不可能参加全国汇演,至于在中南海唱戏更是痴梦。

从易招弟到易青娥,是山里娃到演员的突破;从易青娥到忆秦娥,是演员到名伶的质变。虽然只是名字的变化,但对一个从事艺术演绎的人来说,称谓的变化更寓意着身份和其在艺术大军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更多源自于技艺精湛。而忆秦娥能够一步步从一个土里土气的山里放羊娃蜕变成一代名伶,关键取决于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对艺术的矢志不渝的追求。这种追求,有时候达到近乎痴迷和癫狂的程度。宁州剧团的被歧视、被排挤和打压,她一度产生放弃的念想,而一群好心人的保护和鼓励,让她重塑信心:胡彩香的无微不至,米兰时时鼓励,宋师慈父般的保护,四位老艺人倾其所有的授业......正是有了他们默默的鼓励和支持,她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屈辱都往肚里咽。尽管她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她知道别人对自己的好,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才不会辜负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希望。走进西京,成为省团的一名演员。因为来自基层,不受待见在所难免,步步受歧视更是家常便饭。面对这些,除了偶尔有思想的波动,但涟漪过后则是更加勤奋刻苦地训练。也许此生就是为戏剧而生,忆秦娥除了在戏剧方面表现出超慧的感知和接受力,她对戏剧表演以外的东西表现出极度的“弱智”,对处理是是非非的能力更是空白。正是这份对世俗表现出的单纯与空白,让她在戏剧演绎的路上越走越远,对戏剧殿堂的攀登越来越高。

能成为舞台主角者无非三种人:一是确有盖世艺术天分,“锥处囊中”,锋利无比,其锐自出者;二是能吃得人下苦,练就“惊天艺”,方为“人上人”者;三是寻情钻眼、拐弯抹角而“登高一呼”、偶露峥嵘者。很显然,忆秦娥属于第二种类型的人。不论是生活,还是人生,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人生如戏,一个人能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除了外在条件,更重要的是依靠自己。业精于勤,荒于嬉。慢溯忆秦娥成为“色艺俱佳”的一代名伶一路走来所经历的艰辛,她牢牢扼住了命运的喉咙,经过“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炼狱之后,才慢慢萃取出艺术的精粹。从秦腔振兴与发展的某个历史阶段来说,她是秦腔的主角;从她从事秦腔演绎角色的层面看,她是各种经典曲目中的主角;就她个人生命历程的演绎而言,她更是自己命运的主角。

(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陈士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