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真的没看出吗?

司马懿多疑,按他对诸葛亮的了解,可以肯定诸葛亮若无十分把握是不会以身涉嫌的;另外留着诸葛亮才是他想要的,诸葛亮如果输了,也就意味着蜀国和魏国的战争到此结束,他司马懿在魏国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所以说司马懿当时看出、没看出诸葛亮的意图,都要退兵。

我们看看当时司马懿在魏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就可以理解他当时的心情。当时司马懿刚刚官复原职,复职的原因就是诸葛亮大举进攻魏国边境,而当时魏国能和诸葛亮抗衡的只有司马懿,所以才重新启用司马懿。

司马懿当时是什么心情,大家应该知道,那是一百个不甘心。你魏家王朝用到我了,启用我;用不到我,就把我扔到一边去。这个时候我如果真的打赢这场战争才是傻子。诸葛亮败了,也就是蜀国败了,蜀国如果败了,我司马懿在魏国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到时说不准走韩信的老路。这叫“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所以当时司马懿看出、没看出诸葛亮的“空城计”,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司马懿不想为曹魏政权和诸葛亮拼得你死我活。这样的话,胜败都对司马懿没有好处,也就是像特朗普说的那样,被曹魏政权占了便宜。以司马懿的为人,他怎么会做这种傻事。

所以司马懿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和诸葛亮捉迷藏、玩游戏,你曹魏能卸磨杀驴,我就推着磨不停地走,不卸下来。只要有推不完的磨,就不会面临“卸磨杀驴”的处境。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得保全诸葛亮,同时也不被诸葛亮伤害到。这样才能为自己争取足够的时间,培植自己的力量,等待时机、一展宏图大志。

诸葛亮是什么人,对自己的对手司马懿肯定会了解得一清二楚。他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会以身涉险。这不是自己一个人的生命问题,而是关乎整个蜀汉政权兴亡的大事。他在摆空城计的时候,肯定会把一切可能的因素考虑在内。

我们看看诸葛亮当时是什么阵势: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

这是什么情况?司马懿能不疑惑吗?司马懿看了城墙上的诸葛亮,大脑肯定高速运转,来来回回把诸葛亮的意图琢磨几十、几百遍,最后想通里面的玄机。表面诚惶诚恐,马上退兵。这就是聪明人交往的好处,如果遇到猪队友那结局就难说了。而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计划之中,司马懿只有一条路,就是马上“退兵”。

所以说司马懿当时看出、没看出“空城计”无关紧要,关键在于司马懿想没想明白诸葛亮的真实意图,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司马懿考虑明白,肯定会配合诸葛亮把“空城计”演下去,演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