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平的相关评论
李汉平通过多年对花鸟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在写生的基础上着意于意境的表达,在作品的审美形式和文化品味方面确立了自己的精神高格,形成了自己独特自然的绘画语言。 ——陈孟昕(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 李汉平的花鸟画创作在向着表现时代,把握传统,迈向新里程的道路上踏踏实实的走出了自己的艺术之路。 ——郭怡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画学会会长) 艺术家李汉平多年来为自己拟定的艺术目标就是要在坚持“写意精神”的大原则下,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时代感的新中国画。 ——鲁虹(深圳美术馆副馆长) 李汉平教授多年从事中国传统花鸟画创作,尤其重视观察自然,从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中汲取灵感,升华为艺术作品。 ——常沙娜(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 汉平的绘画强调写意性,其实质是发挥主观表达的深思,同时他从写生中来,写生与写意构成一个有机的逻辑框架,于内于外,都有法理支持。 ——韩朝(美术批评家、清华美院博士) 李汉平的画,气息的流动、用笔、用色、用墨都已经是整体相谐、气韵贯通、形神相和。 ——刘巨德(原清华美院副院长) 李汉平长于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体现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秋叶、荷塘、芭蕉、红果等自然形态的植物,在李汉平的笔下俨然具有生命的灵性,或在风中婆娑起舞,或在绝壁中顽强生长…… ——周爱民(清华美院副教授) 李汉平在对中国画特点及传统的理解之外,也有目的地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许多东西,他巧妙地将西方摄影中大特写式的构图、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原理以及色彩经验很好地移入到了他的作品中。 ——李荣坤(收藏与投资导刊记者) 李汉平对中国写意画所进行探讨和研究,是画家将其精神世界通过笔墨语言加以展现的过程,也是画家个体意识的自由发挥和彰显。 ——陈池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汉平先生长期从事花鸟画的写生与创作,在工笔花鸟画方面更是深有积累。他以极大的热情专注于写生,不断地在现实生活中练手、练眼、练心,努力使自己通达闭目如在眼前,下笔如在腕底的自由境地。
——郭怡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画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