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空中手术刀”

1987年10月的一天,一架苏联空军的苏27战斗机在国境线上两次拦截一架挪威P38侦察机。

挪威飞行员见势不妙,示意要离开。

苏27返航以后,P38第三次拐了回来。孰料苏联飞行员很快再次出现在挪威人的视野中。就当时的国际形势而言,挪威人认定对方不会开火。

是的,他们没有猜错,但是那架苏27,却径自飞到P38后 下方位置 ,调整好方向后,突然高速掠过,用自己锋利的垂直尾翼,切开了P38发动机的外壳。

在金属的尖利啸叫中,风扇桨叶被切断,残片像飞刀一样插进P38机身。

受伤的挪威飞机,一路挣扎着飞回了基地,侥幸逃过了葬身鱼腹的劫数。

从此,苏27被大受震惊的西方称为“空中手术刀”。

航空界只要提起这件事,对飞行员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词:作风强悍、技术精湛、无所畏惧。

优秀的飞行员比比皆是,但有几个敢在万米空中玩这种亲密接触?要知道,时速80公里的两辆汽车一旦相距不足5米,司机就会紧张得要死,更不用说飞机在两米的距离上超音速掠过了。

当时,挪威机组拍下了苏联飞行员采取行动前冷峻刚毅的表情,后来,他们回忆说:“我们感觉不妙,估计到会发生什么事情”。

但他们当时能想到的,无非是拦截机向己方机头前方几千米处发射几发警告弹,谁能料到,那个苏军飞行员竟要创造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外科手术”呢?

敢想敢干,不被外界因素干扰,在任何情况下保持自己的主见,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也是一种勇气 。

勇者无畏。

苏27战斗机驾驶员,艺高人胆大,用出乎意料的方式,给了屡教不改的P38侦察机一个教训,把对方惊出一身冷汗。

这个事情,是常人不能也不敢想象的,毕竟过于危险,容易机毁人亡。

面对其他国家在自己空中国界进行的骚扰,因为没有开战的理由,于是采取的行动一般是拦截、警告、驱离等,这是常态。

而前苏联采取的“空中手术刀”,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在航空史上,令人赞叹。

我们常称苏联(俄国)为“战斗民族”,因为他们行事确实彪悍,粗犷豪放。

他们要修一座水库,嫌机械挖掘太慢,直接扔核弹,巨大的深坑瞬间完成,然后再清理碎石料。如此做法,令人叹为观止。

文化的不同,一些做法,想学也学不来。

行为的差异,来源于文化与传承,有时,勇气在其中起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