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一下电影《秋菊的故事》

秋菊的故事

焦点:造型与故事的矛盾

自首部小说《红高粱》问世以来,张艺谋的电影一直备受争议。人们总觉得他的电影造型感十足,故事情节让人琢磨不透,尤其是《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被认为形式多于内容,遭受贬损。那么造型和故事可以融合吗?以《秋菊的故事》(1992)为例简单说一下。

建模。从法国新浪潮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来看,似乎越贴近生活,越能体现美感;但仔细品味葛达尔、特吕弗、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很重要,他们的造型和色彩都是叙事手段。《pierrot le fou》以越南少女与枪炮声的混合来抗议战争,以色彩突出上层阶级的夸张;《四百朵》中小安托万给巴尔扎克的供品差点火了,可见特吕弗的仪式感。《八个半》把自己当风筝放飞的超现实想象;《红色沙漠》用色彩直接表现了现代人的虚无,显示了造型的叙事能力。

再看这部片子:布景造型,火红的辣椒很像女主角秋菊的性格,倔强中有一丝倔强;墙上黄色的玉米,黄色的校舍,满山的黄枝,都能在充实中窥见收获后的寂静。人物造型,孕妇秋菊的肚子,忙里忙外,进城说理,和村长争论...,沉重的外表下,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内外反差越强,留给观众的思考空间就越大。

造型与写意。本片改编自陈元彬的小说《万家诉讼》。在原著中,秋菊并没有怀孕。之所以加上这个设定,大概是为了表现重视生育的传统。当行走不便的秋菊走在县城繁忙的街道上,无形中,满腹心事的秋菊与悠闲的城市形成了对比,也写出了一个在摇摆与坚定中摇摆的倔强的农村妇女形象。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写意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考验,当然天才除外,因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往往要比读者走得更远,才能把表达融入故事之中。这种一个人进城的场景,经过多次讨论,无论是拥挤还是寂静,街景是什么样的,怎么去秋菊,都会呈现出不一样的戏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