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千秋画 为什么林则徐要做这首诗

“青山不墨千秋画”出自清代林则徐的《林则徐集》,创作背景如下:

这首诗作于一八四二年八月,林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诗中表明了林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

全诗如下: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青山有色花含笑,绿水无声鸟作歌。

苦心未必天终负,辣手须妨人不堪。

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译文:翠绿的青山不是擅画者非凡的笔墨所画,但永远象美丽的画一样原色不败,清澈的水没有琴玄但是永远奏响美丽的声音。青山不需要用墨来画,也能成就千秋流传的画卷;碧绿的溪水没有琴弦,却能用潺潺水声成就万古回荡的琴音。

苦心经营的人,老天最终不一定会辜负他,手段毒辣的人,要小心人家因不堪其辱(而奋起反击)。如果一个人能达到把白开水都能当成香茶来品的境界,那么他应当相信农家的粗茶比酒更香吧。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扩展资料:

林则徐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百度百科-林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