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章 第二十六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吕祖解:
此章教人温和弱体。静动相宜。渐进的意思。重为轻根。是从少而多。从静而动。虽性命为重。世事为轻。先去世事之轻为根。从静而为本。根本既固。方能重性命。如人负物。先力寡不能胜。从轻而渐重。方才能胜。人不去世事。安能全性命之重乎。静为躁君。君者。心也。心属火。安得不躁。炼乎静以制之。一静。心纯。一虚。火降。是以君子重性命。而虚静绛君。绛国之君。常常若惕。如负自重。终日坚心清静。行若负重者然。人能惕惕不忘。清静真一。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而终日不离虚静之机。奈何人君主天下者。以身轻天下。是重末留本。妄想邪见。其国易于倾颓。身者。国也。臣者。气也。离于静则失臣。躁于心则失君。一讲也。重为轻根。何也。重者。丹也。轻者。气也。气为丹之根。重者。性也。轻者。命也。性为命之本。筑末必先务本。谓之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何也。静者。清而澄。躁者。妄而生。以澄止妄。以静治躁。清者妄息。常澄其心。静其意。清其神。如此心则灰去。是以君子终日不离辎重。何也。是以修真之士。终日乾乾若惕如有重任者。一时不能拂去。若辎重者然。终日不离静澄。而炼其主。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若何。静中有奇景异象。虽有容观处而以无为化之。澄中虽超然燕处之畅。亦以无为治之。奈何万乘之主。何也。奈有血肉而为之主君其国者。此患也。以身轻天下。何也。是形骸之累。又有血肉主宰其身。内不能灰。外不能化。奈何有累于我哉。去心轻身从无为治国。清静治君。是谓奈何。轻则失臣。何也。君不能以清静化。国不能以无为治。温良恭俭之臣。见躁其君。乱其国。危邦安肯出仕。故常隐于海国而不化行。天下是轻则失臣。躁则失君。何也。君不能以无为治国。驰骋田猎。好作为世欲之事。如此昏乱。安得不躁。失其静。而君亦以失之。不静有为。为之失也。是谓躁则失君。
《道德经》每周一悟 天圆心灵教育科技(北京)研究院 心灵学(中国)研究员 郭智刚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 重为轻根:
上一章节讲有物混成之道,本章节“重为轻根”之重,是根本、根源的意思,重,喻道为万有根本,不动不摇,万物自然,日月星辰,飞潜动植漫舞其间,道体不动,万有真源。
静为躁君:
静,永恒不动之道体;躁,形形色色变化不停的万物、万有。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君子终日乾乾,与道合真,谓之终日行。辎重,神气体合于真源妙庄严相,从容中道,安详自如,自性功德通天彻地,圆满自足谓之“行不离辎重”,生命真源永不枯竭,万古长春。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道尊德贵为荣,此荣人人本有,惟观能显。燕处,安然自在。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万乘之主指心灵。身,有肉身(也叫色身),真人(也叫法身)之不同。“余闻上古有真人,提挈天地,独立守神,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精,肌肉若一,故能寿比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人都是道生的,惟真人复归于道,所以说“此其道生。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臣,从属之意,此处指身体而言。
君,主宰之意,此处指心灵。心灵为一身主宰,是生命的能源与真本。
此章通说如下:
道是万有之根,万灵真源,道体不动,万有千变万化在其中,此道之重也。道体永恒清静,道育化的万有生生息息,周流不停在大道静明空灵本体中,此道之静也。静明空灵大道是变动不停万有的主宰,得道的君子,与道合真,终日乾乾,从容中道,安详自如,自性功德通天彻地,圆满自足。道尊德贵,真容自观,人人本有,不观何显?心安大道,超然无染。
万乘之主指人的明德自性、心灵。心灵,是人的真生命,超乎万有,尊荣显贵,万古长春,《黄帝内经》称之为真人。“余闻上古有真人,提挈天地,独立守神,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精,肌肉若一,故能寿比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人不知此真人、真身,反以四大假合、幻化无常肉体为真,念兹在兹,时时处处只知为此肉身考虑,甚至不惜损道失德,失去本有通天彻地光明觉性,是为以身轻天下。迷惑沉溺于物,轻则身心失去平衡失去身体(臣),进而狂躁不已失去心灵觉性(君、主宰),识者为之叹息,必欲唤醒狂妄愚蠢迷昧而后快。
感恩圣人
参考经典:
《吕祖解<道德经>》
张玉林先生著 《中华民族养生健身心要》《漫谈<金刚经><心经><坛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