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婚宴上的人物吗?

婚宴和刮痧都是关于中西文化的碰撞,所以要创造一个碰撞点,也就是中西文化的冲突点。

《喜宴》选择的是同性恋违背中国根深蒂固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伦理观的问题,《刮痧》选择的是用中医刮痧不被西方接受,被误认为虐童的问题。很明显,婚宴不是同性恋,刮也不是刮。但是在主题的选择上,婚宴更加巧妙。事实上,同性恋问题不仅在中国有争议,在西方也有争议,但它触及了中国男权统治的家庭伦理。这样的主题是一个很好的熔炉。如果把人物放进去,按照中国固有的伦理和西方的“人性论”,他们各自的角色基本会各就各位。刮的主题,戏剧点,太牵强,导演也不是很客观。如果导演有意推广以刮痧、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题材太大,与“人”联系不大。所以具体来说,《刮痧》导演只是做了一个推进剧情的道具,并没有深挖。

但是同性恋因为争议性和戏剧性很大,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刮真的是用尽全力去塑造正反两方的角色,把自己的极端矛盾和冲突推向极端。从这个意义上说,《刮痧》只能算是一部很标准的情景剧,但《喜宴》完全超越了半部情景剧的层面,在文化层面上探讨了更深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