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的背景
曹魏时代,曹爽当政时,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诸王,政权可能转入他姓之手,之后,司马氏果然夺取了曹魏的政权,这事在司马氏皇族中很有影响。
因此,西晋建国初期,公元256年,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公元277年(泰始元年),又制定了王国置军的制度,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不同级别可置不同数目的军,但各王无地方行政权。
分类情况如下:
辖下民户数封国等级置军人数
2万户大国上、中、下三军5000人
1万户次国上、下二军3000人
5000户以下小国1500人
晋武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时,又大封异姓士族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他们也有封地,公侯邑亦分三等,辖下民户数封国等级:
1万户为大国
5千户为次国
5000户以下为小国
后来又让诸王出任地方都督,诸王多少有了行政权力,又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如此一来,多位王掌握了封国的军政大权,晋武帝完成了分封宗室诸王的政治计划,自以为得计,认为司马氏的统治由此稳固,其实反而种下了祸根。
扩展资料:
八王之乱的影响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不久,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进行了历时十六年(公元291年~306年)之久的战乱。这次战乱不仅使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还对中国历史,特别是汉民族的发展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王之乱持续时间很长,又主要在当时的统治中心洛阳附近进行,给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最终导致了西晋灭亡和“五胡乱华”悲剧的上演。
更重要的是,这次战乱所引发的“五胡乱华”给中原汉族带来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还对汉民族的人口结构、心理素质和民族自信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是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生产力,大批汉族人死亡或逃亡,致使汉族人口占社会总人口比例大大降低。
战乱之后,北方的剩下的汉族人口也只有一千万左右,和内迁的不数民族相比已没有多少优势,更重要的是,经过战乱,汉族的力量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为少数民族中野心家创造了霸占中原的机会,给后来的“五胡乱华”和民族大屠杀埋下了祸根。
百度百科——八王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