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济的社会评价
对于李世济的评介,无非是拥崇她的一派,认为她的声音优美,反对的一派感觉她背离了先生的程式,把程派改的乱七八糟,再加上她频于政治活动而遭到人们的反感。
李世济确实是一个“叛逆者”,她大胆地改革了程派的声腔,以至于在八十年代初期,在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歌曲大受青睐的年代,确实吸引了大批观众,使得一些青年观众迷恋了戏曲,我们工作室的玲珑,她不喜欢戏曲,但特别喜欢李世济,她几乎不看戏,只看李世济的《锁麟囊》,可见李世济的魅力所在,她还是有一定的观众群的。
李世济早期的演唱是很规范的,不论是她50年代录制的《三娘教子》还是80年代初期的《锁麟囊》《文姬归汉》等都没有脱离程派的表演,她的身上没有东西,表演显得很笨拙,但她有一流的配角赵丽秋、曹世才、闵兆华,她还有庞大的唐乐队,把她的缺点掩盖了,她善于改革,初期改编了一批程派的剧目,迎合了许多观众的审美观,也遭到许多程派痴迷者的反对,统统这些都奠定了她遭到抨击的基础。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她更大胆的改革,随着那些默契的配角逐渐退出舞台,使得她的缺点越发暴露,抨击的言语也逐渐增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尽管李世济有许多超越程派的地方,但她对程派的发展甚至说对京剧的发展还是有一些贡献的。单就卖座率来说,我粗略地调查了一下,天津三天的演出,张火丁的《江姐》只有60%左右,李世济《锁麟囊》和李维康《二进宫》的上座率,没有100%也在95%以上,可见她们受欢迎的程度。从慕济秋先生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幕后的李世济,她的不幸令我们惋惜,唐先生的病情,老来丧子的痛心,心理还在惦记着观众,我们看到的不是悲伤的李世济,而是那么和蔼慈祥的李世济。
有许多人,在学李世济的表演,我认为,学李世济。不要全学她,第一要学她大胆改革的胆识,但不要瞎改,第二学李世济的声腔,但不要学她晚年的毛病。
对于李世济的评价也要公平一点,大家不要一提李世济就走两个极端,要不捧她上天,要不贬她地狱。还是公正一些为好,不要夹杂个人的偏好,争论是好事情,不要过分贬低那些演员和不同见解的网友,建立在彼此尊敬的角度上评说这些人的艺术成就与不足,岂不是好?希望大家不要再做无谓的争论了,还是从艺术角度来公正评介李世济等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