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如何学习唱歌?

如何练习你的声音:

练习声乐的目的

1,使歌唱发声系统各器官肌肉更加有力协调。

2、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3、扩大音域,美化音质。

需要注意的事项

1,循序渐进。

2、每天努力练习,持之以恒。

3.练声时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充满激情。

4,要主观客观,经常记录和分析发出声音时真实声音和自我感知声音的差异。

5、巩固正确的声音感觉。

6、要把练习声乐技巧的经验运用到演唱歌曲中。

7.初学者不要追求高音量和高音,要追求声音的圆润和音质的优美。

特定方法

从自然音区开始,自然音区是指不用太大力气就能唱出来的音区。是人声中最自由丰富多彩的声音,一般不超过八度。一般男女男中音从低音量降到男中音7,男女男中音从2降到高音1。

当自然声区的声音逐渐巩固时,要把这些声音唱出时醇厚、明亮、柔和的色彩和声音的自由感移到相邻的高低音上。当这种声音的数量逐渐增加时,我们的音域就会逐渐扩大,整个音域就会统一均匀。唱高音和低音的时候可以自由运用。

如果你没有按照从自然音区开始的方法练习,自然音区的音还没有唱好,没有呼吸基础就开始唱高音和低音,那么你的声音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人唱歌把声音分成两段,或者高音紧尖;低音压音哑等现象是在自然音区的声音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练习高低音的结果。

对于已经从事歌唱工作的同志来说,每天抽时间做一些自然声区的练习是大有裨益的,这样可以统一声区,让声音听起来自由。

声乐教学中病态嗓音的矫正:

学生在学习声乐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形成了不良的歌唱习惯,时间一长,就生病了。纠正病态嗓音是每个声乐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

病态的声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之前的训练方法不当,破坏了语音功能。常见的情况有:1)喉口过大,声带闭合不好;2)过度挤压喉部,发出挤压声和咔哒声。第二种是二三年级以后,发音突然不准。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赛道难度的提高而越来越频繁。

无论是喉头开得太大,还是被挤压,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口臭造成的。因为口臭,找不到合适的支点,只能用声音专注。如果在训练中不注意气息,无论是开还是关,最终都会追求终极目标,越练越错,无法自拔。气息作为驱动力冲击声带发出声音,经过腔体的扩大和美化,就形成了优美的歌声。受过声乐训练的人都知道这些基本的声乐理论。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这些理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加强呼吸训练,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

吸气的时候继续唱歌:呼吸被吸在你的腰带上。练习保持呼吸,控制吸气速度。简而言之,全身放松,通过口鼻慢慢吸气,保持一会儿,均匀呼气,然后放松。这些说起来很简单,学生要经常练习,反复体验和练习,最终成为自己的潜意识动作。其次,从U元音开始练习。用U元音的好处是容易集中气束,协调气息和腔的关系。在练习U元音的基础上发展其他元音,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在声乐练习中,我们开始使用三五度声乐,由浅入深,逐渐使学生在学习声乐技巧的同时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歌唱信心。也可以用半音法开始练习声音,让每一个声音都能控制在呼吸的状态。因为这些学生的歌唱机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果他们放声歌唱,势必很难摆脱以前错误的发声方法。其实半音和全音的区别只是气息的大小,发声方法是一样的。半声部法不仅有利于学习正确的发声方法,而且对声音控制和学习演唱高难度技巧也非常有益。1997年5月,马里兰大学艺术系系主任b.carmen教授在中国音乐学院讲课时,介绍了她的声乐训练方法。他的发声训练方法是半发声训练法。按照上面说的方法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摆脱开嗓、挤嗓的错误发声方法,学会正确的唱法。有个学生声音只有三个半音。他曾经被一些著名的歌手判处死刑。经过两年的训练,我能唱高难度的歌,顺利毕业。

至于第二种病态嗓音,主要是气息控制不好(天生发音不准的人进不了音乐学院)。气息太强,声音就高;气息不守,声音常低。通常,这些学生的呼吸不均匀,摇摆不定。所以他们声音高的时候,声音低的时候,没有规律可循。对于这样的学生,除了加强气息训练,还要在曲目的选择上下功夫。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学生演唱的歌曲大致可以分为咏叹调和艺术歌曲。咏叹调往往色彩丰富,强度变化很大。艺术歌曲为了表现诗歌的意境,更强调对声音的控制,力度变化平缓。在教学中,有些老师片面追求演唱的效果,把学生演唱曲目安排的重点放在咏叹调上,忽视了艺术歌曲的训练。也正因为如此,有些同学过于注重声音的强弱,不注重呼吸,所以发音不准。这就要从一些歌词不是特别密的艺术歌曲说起。比如舒伯特的《西尔维娅》、《图勒王》、勃拉姆斯的《莎孚颂》、中国的古歌《阳关三记》、《乡愁》。另外,让他们准确理解歌词的内容,然后启发他们尽力去想象唱歌的感觉。有意识地轻声唱,直到他们符合要求。这是在低声唱歌,就像低声唱一首诗。三年级会增加艺术歌曲的难度,比如勃拉姆斯的《五月之夜》、弗利的《水边》、《月光》等等。这时候也可以来一段套曲,比如舒曼的《女性的爱情与生活》。唱艺术歌曲还有一个好处。由于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关系密切,所以屈折变化较多,曲调也经常变换。学生必须记住钢琴伴奏的旋律和和声结构。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音乐的线条,学会了均匀地分配气息,又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试听和练耳水平,一举两得。通过大量的选择性艺术歌曲训练,大部分学生可以解决发音不准的问题。到毕业时,他们的演唱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高难度的咏叹调,还是风格各异的艺术歌曲,都能高质量地完成。

错误的声音及其纠正:

唱歌时,由于歌唱器官的调整和运用不当,往往会产生各种不良的声音。这些不良发声方法的运用,不仅阻碍了歌唱的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歌唱的表演。所以要找出各种不良声音产生的原因,并加以纠正。

常见的不良声音如下:

1,喉音。学习美声唱法的歌手,往往是因为压嗓追求音量大、声音强、音色深而造成的。声音卡在他们的喉咙里,感觉像是喉腔或者喉咽腔在挤压着唱歌,声音听起来很沉闷,空洞,特别沉重。

喉音不同于胸腔音,通畅、大方、不生硬、干净。

矫正喉头主要是注重声音的审美观,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从而彻底切除喉头。纠正时注意声音的高位置。

2、鼻音。对于学民族唱法的歌手来说比较常见,因为软腭塌陷,舌头中间的声波流入鼻腔,导致口咽缺失。声音含糊不清,令人不快。

纠正A的元音,感觉声音打在硬腭上。

3、大喊大叫。多见于流行歌手,是因为缺乏基础而追求音量范围,过度唱高音导致抬喉,也就是俗称的白嗓子,干涩苍白,缺乏* * * *的色彩。

要纠正,就要树立正确的发声观念,唱得轻柔优美,不要太大声,在自然音区到中音区练习,循序渐进,不要溢出高音。

4、漏风。声音暗淡,空洞,微弱,不亮,音量弱。是由于为了开嗓而追求声音放松或者过度练习u元音。

纠正节奏或跳过,拉拉拉。

最后指出,很多歌手的声音问题不在嗓子,而在思想,所以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和声音形象非常重要,否则很久都不会进步。

发声的科学原理:

声带内有环甲肌和杓状肌群。环甲肌的作用是拉长和收紧声带,杓状肌群的作用是缩短和收紧声带。如果仅靠环甲肌来拉伸和收紧声带,声带会在呼气的冲击下上下振动,类似于二胡、吉他、小提琴等弦乐器的琴弦被琴弓拉动。如果用拨片将声带缩短收紧,声带会上下振动发音,但两个声带靠近时仍是一个强有力的气锁,气息从其边缘通过,会引起边缘部位的左右摆动,空气通过后会形成周期性的压力波动。所以即使没有声带上下振动的发音效果,光靠闭气也能唤起。

前者的发音叫真声和胸声,主管低音。后者的发音叫假声和头声,主管高音。如果单独用环甲肌工作,音量大,但音质粗糙,唱高音能力差。如果只用桨肌工作,高音是可以唱出来的,但声音尖锐刺耳,表达不出雄壮激昂的情绪。唱得越高声音越刺耳,中音以下轻佻,甚至发不出声音。只有环甲肌和杓状肌群运用得当,才是正确的发音方法。

发声基础知识:

发声器官由呼吸器官、喉和声带的发声器官以及咬字和吐字的器官组成。呼吸器官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和膈肌组成。

1,唱歌姿势

精神饱满,双肩微向后展,双脚微分开,头部挺直,颈部肌肉放松,下巴不向前突出,口型也要根据单词的发音要求自然张开。

2.唱歌时的呼吸

缓慢呼吸呼吸法:胸部自然站立,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进肺下部横膈膜,肋骨向外扩张,小腹微缩。呼气时一定要保持吸气状态,即横膈膜和胸腔保持扩张,不要把气快速排出。

吸气和呼气:你可以感受到爬山或跑步后吸气的状态。无论是慢呼吸还是急呼吸,都要吸气稍微深一点,吸气的量取决于所唱的乐句的需要。

我们唱歌的时候,要时刻保持吸气的感觉。即使在呼吸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完全放松我们的肋骨。每句话后要保留一小部分气息,在肋骨没有完全收缩的时候补充一些气息。

3.唱歌时的声带

低声区唱歌:声带闭合不紧密且拉长,较粗,张力最小,气流通过声门时引起声带的充分振动。

在中声区:声带靠在一起变细、变短、张力增加,气流通过声门引起声带局部振动。

大声唱歌时:声带闭合,变得更细、更短、更紧张。气流通过声门时,只引起声带的边缘振动。

唱歌时的喉咙:唱歌时也要非常注意在适当的位置打开喉咙,不要太高形成坚实的通道。皮瓣正,舌根放松,下巴放松放下。用半个哈欠来帮助我们感受打开喉咙的感觉。

* * *歌唱腔的使用:

①嘴* * *音:发声时,嘴自然地上下张开,微笑的肌肉微微上抬,下腭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抬的感觉。这种* * *音效果明亮,容易与头腔接触,可以减轻咽喉负担,保护声带,使口壁和咽腔壁的肌肉处于积极的状态。

②头腔* * *音:将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微后移,放下下腭,同时闭合上腭,提起小舌头。(吸气前的感觉)让口腔和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变宽,这种* * *唱歌效果清脆饱满。

(3)胸* * *音:喉头半张,发声时下颌自然下垂,声波反射点由硬腭移至下牙后部。这* * *声音大方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