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三大祭文是什么

中国的三大祭文是《陇冈阡表》、《祭妹文》和《祭十二郎文》。

1、《陇冈阡表》

《泷冈阡表》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之一。

这篇文章是欧阳修在他父亲死后六十年所作的墓表。

在表文中,作者盛赞父亲的孝顺与仁厚,母亲的俭约与安于贫贱。

欧阳修手书的《泷冈阡表》碑刻保存完好,2006年列入第三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祭妹文》

《祭妹文》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篇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

这篇祭文从兄妹之间的亲密关系着眼,选取自己所见、所闻、所梦之事,对妹妹袁机的一生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渗透着浓厚的哀悼、思念以及悔恨的真挚情感。

文章记述袁机在家庭生活中扶持奶奶,办治文墨,写她明经义,谙雅故,表现出妹妹的德能与才华。

写的虽然都是家庭琐事,却描述得“如影历历”,真切可信。

3、《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对其侄十二郎所写的祭文。

文章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

扩展资料

祭文是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祇时所诵读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

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

它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

而韵语之中,又有四言、六言、杂言、骚体、俪体之不同。

祭文出现于汉代。

古时的祭文在内容上可分四类,哀悼死者,祈求降福,驱除邪魔,祈祷降雨,而多用于哀悼死者。

新时代,大兴科学,破除迷信,应该反对,但是用于哀悼死者还是可以的。

因为祭文是哀悼死者的文辞,就应该以真挚的感情与质朴的风格写作为好。

祭文是读给人听的,特别是给死者后人听的,所以内容以表彰死者功德为主,并要通俗易懂。

旧时写的好的祭文,感 *** 彩比较浓厚,多为亡亲亡友而作的追记、生平,称颂死者,念起来如哭如泣,如咽如诉。

百度百科——泷冈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