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吊打”的,是什么?

吊打是网络用语,本意是用绳子把人挂起来打,现多用于实力悬殊双方之间的切磋与碰撞,被吊打一方获得有效的建议与及时改进。

比如最近两天,我参加了时间管理公开课讲师团游学活动,主要目的是研讨公开课的方式方法,以及进行公开课试讲吊打(被)。

在此之前,我觉得我的公开课无论是逻辑、课件内容以及呈现方式都还算不错,听了其他见习讲师们的分享,我才意识到,我的公开课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首先是逻辑方面,我想展现的是日理万机的秘密,对于已经践行过时间管理的人来说,可能比较容易接受,对于那些第一次接触时间管理的人来说,在理解上会有点难度;

其次是课件内容有点多,比较考验听众的耐心程度,工具类的只展示就好,不用说明,因为时间不够。练习的环节与嘉宾分享的环节,时间过长,都可以再精简一点;

再就是呈现方式,如果可以从一开头就展现我的巨大转变与收获,通过我的一个故事来让听众入境,更容易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引起***鸣。而不是留到最后来讲我的转变,从我的角度出发,压轴的最精彩,但是听众往往会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决定了他们接下来的行动。

另外还有三点,一是课件的美观层面,字体和风格从整体上看还需更加和谐统一;二是演说的声调、语调、流畅程度还可以再优化一些;三是最后的行动号召要十分明确,给听众信心和决心。

除了公开课方面的吊打,这次聚会还学到了很多额外的东西,比如怎样更科学的跑步和运动、如何快速寻找弱链接资源、怎样实现0成本学习和知识迭代等等。

我感觉这次被吊打的,不仅仅是讲课技能,还有学习变现的能力,人际交往的核心秘诀,业务发展倍速增长的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