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媳妇与50后婆婆相遇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是最难相处的关系。其实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天下有多少不孝之子?所以婆媳只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一定会有一个完美的婆媳关系。然而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是这样。“80后”媳妇和“50后”婆婆特别难缠,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确实存在代沟。

“80后”和“50后”不仅年龄相差两代,而且处处表现出观念的巨大差异。他们大多讲求时尚,敢于消费;“50后”通常比较保守,崇尚节俭。曾经有个女记者跟我说,她每次回家,婆婆都特别在意他们吃什么,但是她觉得他们吃什么根本不重要,婆婆还老是唠叨这个,很烦。我跟她说,“50后”的婆婆小时候都经历过饥荒,十几岁的时候大多被赶去了农村。温饱在当时是一件大事,人们互相问候“吃饭了吗?”这在今天看来很可笑,但却是前人不可磨灭的记忆。这种记忆延续到孩子身上,表达爱的重要内容就是让孩子吃好。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玩网游,喜欢群舞,60元一杯的咖啡很有情调。而有些“50后”的父母根本不会上网,只有东西用坏了才舍得扔掉。他们不知道孩子对生活的想法,相处时除了聊些生活琐事,找不到更多话题。

作为传统观念,“50后”的父母仍然期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他们希望孩子感恩,知道父母为他们的幸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现在,有些年轻人根本不想养孩子。连养孩子都是新概念,他们认为“孩子是上帝的礼物。”这样的理解自然会不求回报。这就是两代人的区别。

其次,新生代独生子女的母子关系往往异常亲密,儿子的“爱母”和母亲的“爱子”都非常严重。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做自己生活的核心内容。

儿子结婚,母亲难免会担心孩子得不到体贴和照顾。另外,儿子结婚后,母亲的生活变得空虚,会有意无意地和儿媳争夺照顾儿子的权利。有些妈妈特别在意儿子是不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是不是比媳妇重要,导致很多矛盾。这样的婆媳大战,现代人并不陌生。从儿子自己的感受来说,从小就习惯了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不管他年轻的妻子有多贤惠,他都比不上他的岳母。

这是一个困扰了两代人的家庭矛盾。

给大多数“80后”情侣的建议是:

第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小家庭尽可能独立于父母生活。很多家庭矛盾都源于关系过于亲密,缺乏彼此的空间。结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或者每天在父母家吃饭,难免舌头碰到牙齿,引起不快。所以周末继续去看望照顾父母是最合适的。

第二,儿子是婆媳矛盾的缓冲器。一旦媳妇与婆婆发生矛盾,儿子决不能袖手旁观甚至火上浇油。儿子在调试关系时要负起责任。会说话,面对母亲的时候要善于站在母亲的角度说话,面对妻子的时候要站在妻子的角度说话,原则是双方都要放心。

第三,善于换位思考。我跟乐乐说,婆婆愿意花这么大一笔钱给你买新房,而且还负债累累,是对你最明确的恩情。至于她婚前做的财产公证,是因为现在离婚率太高,怕出了事他们承担不起后果。如果你过得好,自然没有这种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买房的钱是你父母出的,你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心疼父母的付出。这是一个不同的立场。当你要求婆婆把自己当亲生的,就把他们当自己的父母。真正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还是不错的。这样你就会理解婆婆的唠叨,理解欢欢对妈妈的态度。欢从小在父母的羽翼下长大。虽然她结婚了,但她的心理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几十年来,婆婆照顾儿子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儿子一旦离家,她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