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技巧的例子

科波拉的《吸血鬼》里有一个场景,吸血鬼的头被砍下来,然后飞了出去。镜头跟随场景,在正餐的时候,在头快要掉下来的时候,切下大盘子里的肥肉,给人一种头掉在盘子里变成一团食物的感觉,给人一种丛林的比喻。在科波拉的另一部经典之作《现代启示录》中,当主人公要杀死马龙·白兰度的时候,杀杀水牛的祭祀仪式画面不断交错拼接在一起,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走出非洲》的开头,女主角回忆往事的声音与她心中的丛林(镜头不稳)和野兽的咆哮相匹配。在接下来的场景中,一个男人(后来被观众称为男主角丹尼斯)站在平原上,头上顶着夕阳。在确认了剧情的发展后,观众会发现这两个并置的镜头是他们过往交往的缩影。丹尼斯适时出现,吓跑了一头逼近女主角的狮子。他给她带来了稳定。但他年轻时死于空难,结果就像夕阳西下,人却不可能再升起。就两个镜头的衔接而言,一个短暂的瞬间就是一个人一生的缩影。单个镜头,夕阳下朦胧的身影,就是丹尼斯的真实写照。为了女主角。丹尼斯很神秘,很难理解,他心里看到的其实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

蒙太奇(Montage)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本是一个建筑术语,意为装配和安装。影视理论家将其扩展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剪辑与组合。

“蒙太奇”的含义有宽有窄。从狭义上讲,蒙太奇是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的排列组合,即在后期制作中,按照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整体构思,对录制的素材进行精心编排,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一个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图片的组合。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说: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家将许多镜头按照事先构思好的某种顺序连接起来,结果这些画面通过顺序本身产生某种预期的效果。可见,蒙太奇与镜头画面不是同一元素,而是将这些元素组装起来的规则,是影视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广义的蒙太奇不仅仅指镜头影像的组合,更是指艺术家从影视剧开始到作品完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普多夫金的著名论断“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基础”在今天依然适用,而且极有可能永远适用。作为技巧和思维的存在,蒙太奇有着根深蒂固的人类心理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