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一级建筑师《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目标

抗震设防目标

 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不同频度和强度的地震发生时,要求建筑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对发生可能性较大的多遇地震,要求结构不受损坏;而对于发生可能性较小的罕遇地震,则允许结构有所损坏,但不倒塌。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以下简称抗震规范)根据这些原则提出了 “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小震)作用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中震)作用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大震)作用时,建筑不致倒塌或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通常将其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在抗震设计时,为满足上述三水准的目标采用两阶段设计法。

 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进行截面设计,以及验算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变形,这就是所谓的“抗震计算设计”。它使建筑物满足第一水准设防目标。第一阶段设计中还包括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它使建筑物满足第二水准的设计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为弹塑性变形验算,对特殊要求的建筑和地震时易倒塌的结构,除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外,还要对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层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和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使建筑物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上面提到的多遇地震〔小震)、基本烈度地震(中震)、罕遇地震(大震)之间的关系大致为小震比基本烈度低1.55度,大震比基本烈度高1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