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场景真的存在吗?
传统上认为战国时期的弩机都是无机型材(一般认为汉代出现了型材,增加了弩机的续航能力),或者很多人认为汉代对弩进行了重大升级,即将弩的击发装置安装在一个名为“国”的铜盒中。
别看这个小小的升级,让弩机的组装更加坚固,使弩机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弩的射程已经大大提高了。
▲电影《英雄》中千箭齐发的场景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1982年春节期间,在汉中市沙堰乡杨家山村发掘的82HYM3秦墓中,发现了一件完整的长18.4cm,宽2.8cm的青铜弩机。根据墓的形制和出土的器物及半文钱,研究人员推断其不晚于秦之死。但发掘报告在1985发表后,很少有人提及,也没什么影响。一些专门研究秦兵马俑的学者对此只字不提,却经常在各种论文中鼓吹“秦弩无郭”,误导了很多人。真的很遗憾。
▲秦与郭的弩机
那么,这个发现的秦代郭弩机与同时期战国的弩相比,甚至与汉代郭弩机相比,尺寸又有多大呢?
先举几个战国时期各国考古发现中弩的例子。1952年长沙骚巴塘138号墓出土一把弩机,木臂,深褐色漆,全长51.8厘米。木臂上平面有一个放箭的凹槽,臂的前端弯曲支撑弓。后端装置弩机。弩机为铜制,有齿,有挂刀,有望山,无郭。瞭望山高3.6厘米,挂刀长6.7厘米。1972年,河南洛阳中州路车马坑出土一件青铜弩机。弩机来自车辆的左侧。出土时有木臂痕迹,臂后端有铜盖。铜盖交错银云,弩机无郭。弩总长度54 cm,挂刀组合总高度10 cm。
▲和中山国弩机
燕下渡M44出土的青铜弩机,挂刀长10 cm,与中山陵出土的弩机十分相似,但外面有一条长18.4 cm的铁廓加强结构。此外,还出土了带尺子功能的胸钉燕弩(打破了汉代以前弩机无秤的传统认识)。虽然很多人都报道过兵马俑和弩的情况,但很少有人看过原始的发掘报告。《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上)》中有详细数据:1弩机当时出土136件,挂刀为长方体,高16.1,高65438+。当时出土22件2型弩机,挂刀窄而微曲,高16.2,宽10.15,厚1.85,厚0.95,望山高7.8,长6牛,高4.4厘米。
▲兵马俑出土的两种弩机示意图摘自《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一)。
从出土文物来看,汉弩并没有发现特别厉害的弩机。秦弩不仅比老对手楚弩强一点点,而且比燕国和中山国出土的弩机威力更大。虽然零件的大小不能绝对说明实力,但可以看出秦弩对于只信战国政策的人来说并不是那么不堪。
▲青铜车马上的青铜弩模型取自秦始皇陵青铜车马发掘报告。
关于汉代的弩机,据考古发掘,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已出土大小不同的弩机近百件,其中大部分出土于西汉时期。其中郭的弩机,大的郭长19.6厘米,小的4.5厘米,王山的高度可达13厘米。较早的例子是狮子山西汉楚王刘武墓出土的两把鎏金青铜弩,高14厘米,长14.8厘米。19.5厘米。到了东汉三国,弩机的瞭望山开始明显增多。从技术普及的角度来说,要想达到超越六国的射程,还得等到秦的接班人韩。到了汉代,有了郭的弩机才得以广泛普及。
▲狮子山出土的西汉镀金青铜弩机。
同时,汉阳陵兵马俑坑出土的微型随葬兵器模型中,弩机也没有郭。大约是实物的一半大小,高6厘米,长3厘米。放大后的规模比战国时期的弩机略大,意味着在明景帝统治时期,相当一部分弩是无郭的。毕竟皇帝御用的东西不能用了,已经完全淘汰了。镇远县博物馆藏的青铜弩机是1984年镇远县城关镇高庄村一位农民出土的,重1100克。同时出土的还有青铜簇、灰陶罐、陶井、墓志等。从残缺的墓志铭来看,墓主人是一位武将。从墓葬形制、出土遗物和墓志综合分析,此墓为典型的汉代墓葬,出土的弩机属于汉末遗存。此弩机制作精美,外观光滑流畅,铜质极佳。上面刻有“南阳万枣四石弩匠张平二十一”十四个大字,字迹工整。弩机上的挂刀(扳机)长9厘米,瞄准镜(准星)长6.6厘米,牙长2厘米,牛(钩心)长5厘米,各部件齐全。从尺寸上看,和秦弩机差别不大,但机器更多。
▲杨陵墓葬坑中的弩机模型
而且汉中出土的带郭芹的弩机已经是比较大的弩机水平了,超过了汉代的四石弩。四石弩之上,基本就是弩了。《睡虎地秦简秦律杂抄》中提到的弩也是实物的一个例子。最后,一些专家和所谓的“军V”认为秦弩是单木弓,极为薄弱,可能不在乎考古发现。
▲出土的骨桩和骨碎片附着物。
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葬坑2009?在2011的发掘简报中,发现弓弩遗迹附近有一个骨弓。弓高跷是在弓身左右两侧粘上骨片、牛角或铜、玉等耐磨材料,以增强弓的强度,或者直接将弓嵌在弓身末端,弓两端系弦的地方。为了系上弓弦,在弓上使用的骨、角或石片上雕刻半月形的钩弦槽口,是复合弓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秦弩使用骨作为弓,这与《拷》中描述的不同,但作为一种大规模生产的武器,骨弓更适合大规模生产,汉唐弓中发现的大多数弓都是骨弓。这也说明所谓“秦弩是单木弓”根本就是谬论。
▲陕西历史博物馆
但是,国内的一些修复真的让人无语。我在此赠送一张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拍摄的照片。这种还原程度真的很无奈。所以这个带郭的弩机虽然被标注为秦代,但也只能作为主要资料。
何新成:汉中杨家山秦墓发掘简报,编号:5,1985。
高:长沙、常德出土弓弩战国墓志——兼论弓弩的几个问题,《考古》第6期,1964。
洛阳博物馆:战国时期洛阳中州路车马坑,考古3号1974。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原简介主编、作者王某人,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