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叙事曲》每部分是怎样的?
第一段,稍慢的中板。在充满激情的钢琴引子后,以“mi?re?do”朴实的叙事性的下行音调,倾诉了人们对解放前苦难生活的回忆——两个稍有变化的重复乐句,曲调子稳、感情深沉,富有一种内在的魅力。音乐通过内弦表现一种庄重的气氛,三度音程的滑弦运用,别有一番凄楚动人的情调。随后,出现了一个几乎完全用内弦演奏的乐句,加重了音乐的深沉感。接着,音乐转回到原来的调式,并在外弦高音区展开,加花变奏后的主题旋律情绪趋向深情激昂——切分和附点节奏音型的大量运用,产生向前推进的动力感,洋溢着在苦难中渴望自由的满腔热情,表现了人们在旧社会沉重枷锁下不堪忍受的精神状态。音乐最后停留在半终止的下属音上,给人一种悬念感,为乐曲的情绪转折提供了心理准备。
第二段,快板。这段旋律明朗欢快,一气呵成,描绘了解放初期人们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和欢腾景象。它的节奏采用民间锣鼓的音型,既热烈,又亲切;在旋律手法上,则充分利用专业作曲技巧,并汲取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创作手法,使音乐不断展开,把乐曲推向了气氛更加炽烈的高潮。在乐曲高潮处引出的华彩乐段,借鉴西洋作曲技巧,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段音乐成功地运用了戏曲音乐中“托腔”的手法,在节奏上具有自由伸展的特点,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家乡面貌变化的喜悦和激动之情。民族特色十分鲜明,二胡技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这一段的音调由于和第一段“似曾相识”,因此,具有首尾呼应的完整感;又因速度、力度、调式的改变,从小调色彩变为以大调特征为主,使音乐面貌焕然一新,表现一种明朗、豪迈、壮阔的气派,抒发了豫北地区人民对新生活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刘文金受家庭影响,幼年时代便酷爱其家乡的地方戏曲“河南梆子”、“乐腔”以及民间音乐。中学时期,他学会了笛子、二胡、手风琴等多种乐器,成了学校的音乐骨干。课余闲暇,经常在教室、校园听到他用各种乐器演奏“河南梆子”、“乐腔”以及民间音乐。最引人发笑、最受人“欢迎”的是他用“洋乐器”手风琴演奏的“河南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