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的故事
杜甫故事 杜甫和李白都是唐代诗坛上的双子星,我们谈到杜甫就会想到李白,谈到李白也会想到杜甫,但是这 两个人是如此的不同,李白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诗人,而杜甫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饱经沧桑,关 怀国计民生的一个现实主义的诗人,李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杜甫呢,也给我们留下了许 多永久回味的著名的篇章。譬如:“荡胸生层云,决毗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譬如:“好雨 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诗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类似的情景都会非常自然 的想起来,我们说从杜甫的诗,我们能看到他对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对于任何一个小的人物,对于生活当 中的一件小事,总是那样的饱含深情的关怀,所以他的诗,我们在千百年之后,我们去读,仍然止不住会 掉下眼泪,他的魅力在这个地方,所以人们把杜甫称为“诗圣”。 一、少时杜甫 诗圣也有童年,也有小时候,也有成长,所以,我们先来看看杜甫的童年是怎样,杜甫小时候的生活 是非常多元多样的,而且是很活泼的,他写的诗说“学诗犹孺子,乡赋念嘉宾。”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写诗, 他写的很具体,说什么呢?说:“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七岁的时候就开始写诗,写什么呢?关于凤凰的 诗,跟凤凰有关的,或者以凤凰为题目的诗,他三十九岁那一年在给皇帝的一篇奏章里边说道:“臣自七岁 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换句话说,我从七岁那年开始写诗,到现在三十九岁,这三十多 年里面写了有千余篇的诗文,那应该说每一年的还是挺高的,换句话说,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这话不是虚的,他非常的勤奋,创作量也很大,那是不是说杜甫就是一个十足的身体发育不良的读书童呢? 不是,到了晚年,他有一首诗,回忆他的童年,这诗写的很有意思,说:“忆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 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什么意思?我记得我当时十五岁的时候,壮的像小牛犊子一样, 院子里有一颗梨树、枣树,一天之内,我上树下树一千多回呀,这肯定是夸张了,没事你上树下树干嘛, 但是梨树、枣树,我们知道也不高,换句话说就是他身体好,因为写这个诗的时候的杜甫,身体已经很不 好了,所以他回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少年的时候,上树下树,上树下树一千多回,很怀念那时候健壮的自 己,但是作为我们来看,就知道杜甫是有一个活泼的,健康的,有文化修养的这么一个童年,这么一个少 年。 正因为杜甫生活在一个具有诗书传统的仕宦家庭,文学天分又高,因而,杜甫在身体、心智,特别是 在文学素质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也逐步树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而家乡巩 县对于杜甫来说,显然是太小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吸引着他去认识,去闯荡。在杜甫生活的那个时代, 漫游是大多数文人都要有的经历,一方面漫游是年轻的诗人们,扩充知识丰富生活的绝好机会,另一方面 漫游也是青年文人结交权贵,进而达到政治目的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从十九岁开始,杜甫走出家乡, 开始了他边漫游,边寻找政治机会的新生活。 他去哪儿呢?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离开自己的家乡就是去洛阳、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吴越,大 体相当于现在的浙江绍兴这一带地区,寻访古迹拜访名人,捎带手地参加了一次科举,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次他没考中,但也没在乎,那意思就是还年轻,机会多得是,这次参加科举是什么呢?是在唐玄宗 的开元二十三年,也就是说公元 735 年,杜甫二十四岁的时候,杜甫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没考中,不要 紧,接着漫游,他接着到哪儿去漫游呢,到齐赵,就是现在的山东与河北的南部地区,他的父亲当时正在 山东的兖州做兖州驷马,所以二十多岁的杜甫漫游的时候,不存在经济问题,我们原来讲过李白的收入, 李白的漫游,那都需要什么做基础,车马钱总该有吧,吃饭的钱总该有,穿衣裳,有时候还要请客,不能 老别人请你,你也得回请一下,这都需要钱,所以杜甫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因为他父亲在做官,他可以“放 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春歌丛台尚,冬猎青丘旁。”那简直是**潇洒,这就是青春的杜甫,以前我们总说 青春李白,杜甫也有年轻的时候,也有浪漫的时候,也有狂放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他写这诗的时候是第 1 页/*** 13 页 在盛唐之盛的时期,盛唐最黄金的时段,他是一个年轻人,一次科举没考中都不在乎,接着漫游,他相信 在后来的时光里面,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机会,这种自信,不但来源于自己的才能,也来源于这个时代。 有着出众才华的杜甫,确实对他人生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就这样惨淡落选不太在意,在他的心目中, 他还年轻,才华与学问也还可以继续长进,这种科举考试的机会还多得是,在这段时间,二十五岁的杜甫 写下了千古名篇《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伟,富有哲理,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杜甫远大的胸襟抱 负,也看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雄厚实力,杜甫在经历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失败之后,继续过着裘马轻狂的 漫游生活,并与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中国诗歌史和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假话。 二、三吏”“三别” 公元 759 年,唐朝大将郭子仪率兵围困驻守邺城的安庆绪,并在相州,即河南省安阳市附近,与安史 叛军展开决战,双方损伤惨重,郭子仪被迫退守河阳、洛阳及附近地区陷入战乱。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不是去洛阳探亲吗,到老家吗,返回来的时候,沿路就看到战乱之后的情景,写 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这“三吏”、“三别”就在这个时候写的就是说郭子仪率领的九路节度使来围困安史叛 军,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遭到了一次大的溃退,大溃退之后,郭子仪把军队驻扎在了河阳,就是现在 的河南省的孟县附近,在黄河北岸,所以,杜甫回长安的路上,回华州的路上,就从洛阳出发,一路走回 来,所见所闻,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三吏就是《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指的是 、 、 。 什么呢?指的是当时在河南的新安这个地区征兵,征到一个小孩子孤儿,这孩子没有家人照顾,还很小, 杜甫很同情他,还鼓励了他一番。 《潼关吏》是要告诫当时戍守潼关东大门的唐朝军队,要他们不要再犯哥 舒翰的错误,至于《石壕吏》我们一会儿再讲。 那么“三别”就是所谓的《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新婚别》是说一个新婚不久的妻子要送自 、 。 己的丈夫送前线。 《无家别》是说刚刚在前面的战场上溃退回到家的战士,看到自己的家已经荡然无存,却 接到了官府的文书,要求他再次参军。 《垂老别》你说一个老人家里没有孩子了,也被征到兵要去作战,跟 自己的老太太,老伴儿告别,上前线。 我们在这儿重点的来看看《石壕吏》 ,因为《石壕吏》一直是流传很久的一个名篇。石壕其实就是河南 省陕县的石壕镇,它正好处在从洛阳往西要回到陕西华县的路的当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 墙走,老妇出门看。”这很有意思呀,晚上杜甫住在这个石壕村,突然听到有官吏进来捉人呀,这哪是征兵 呀,他说的是捉人,老头一翻墙就没影了,老太太出去应付,为什么呢?家里就剩下老头一个男人了,那 个《垂老别》不就是老人去要当兵吗,所以老太太去应付, (杜甫)他是在那儿听,因为老太太开门在门外 头说话,大家可能有疑问,杜甫怎么没给抓走呀,杜甫是世家子,什么是世家子,就是他的父亲、他的祖 父,他的曾祖父都是做官的,他本人也是做官的,所以杜甫说自己是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我不用交 个人所得税,什么税也不用交,我也不用去服徭役,服兵役,这是第一。第二,我碰到这种情况也没事, 他享有豁免权,所以他能在这儿听,而不是被抓走,他听见什么呢?“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见暴喝 一声,老太太就哭了,然后一边哭,一边絮絮叨叨地说,我们家这情况你倒是看看,还能不能再派出一个 人去,怎么回事呢?就是“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符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他说什么呢?说我就三个儿子,他们都围困邺城,邺城的战斗是非常酷烈,酷烈到什么程度?城里人没吃 的,一只老鼠要卖到四千文钱,一个儿子给我写信他说那俩兄弟都战死了,我们读到这个诗就想到拯救大 兵瑞恩,他实际上征兵反映了一个社会情况,唐朝的时候征兵有制度,一般是有三男出一男,就不能再征 了,他三男都已经上了前线,而且两个男孩都死了,老太太说什么呢?说活着的人只不过是苟且偷生,谁 知道指不定这命什么时候就丢了,死的人我现在都不想了,没了,就当这儿子我都没生过。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我还得给我们家保留点骨血呀,没人了,只有一个吃奶的孙子。“有孙母未 去,出入无完裙”因为有这孙子在,他母亲就在,那意思是如果连这孩子都没有,可能这妈妈也给你们抓走 了,她都没法出去,因为什么呢?家里太穷了,没有个象样的衣服穿出去,出不了家门,这就是我们家的第 2 页/*** 13 页 情况,你看抓谁吧。“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我老了,我是一个老太太,没事,你们要实在完成不了任务, 我跟你们去,我连夜跟着你们去,为什么连夜跟去呢?“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我刚才讲郭子仪的军队驻 扎在哪儿呢?驻扎在河阳,就是现在的河南孟县,我晚上连夜跟着你们回去,第二天早上还能再给河阳的 唐朝的军队做早饭。 这个诗的主题非常的复杂,你知道吧,他是“有吏夜捉人”可是他不是在捉人,他是在什么?他是郭子仪 的军队发生那么大的溃退,他在邺城那儿发生溃退之后,退守河阳,洛阳还能不能保住,这很危险了,洛 阳是什么地方?是东都啊,东都失守了,哪儿就危险了呢?长安就危险了,所以郭子仪他是不是愿意晚上 大半夜的派这些人跑去捉人呢?他也不愿意,所以老太太说,晚上我就跟你们走,早上还能给军队做早饭, 这是处于国家的大义,三个儿子,两个儿子都死了,一个儿子生死未卜,但是我依然跟着你们去,杜甫写 这个诗的时候,当然是很沉痛的,就说老百姓活的这么难,可是只要国家需要,她还能去,但是有一个漏 洞,老头干吗爬墙跑了呢,就是因为还得留下来一个人,来照顾这个小孙子,来照顾儿媳妇儿,因为什么 呢?因为如果一旦去前线了,就回不来了可能,我回不来可以,但是总希望家里面有个男人家,能够更好 的照顾家里,所以后人在评这首诗的时候说,这个老太太有丈夫气,家里面的事情老头翻墙走,肯定是她 让走的,早就商量好了,有什么事来了你就先跑,要死我就先去死,但是家里面你来照顾。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杜甫老想着这样了,就别给老太太真抓走了,没有,到了晚上的时候没声音 了,恍惚之间还听见有人在哭,其实是错觉,老太太真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就剩老头一个人了, 这时候杜甫怎么想?这家人怎么过呀,过两天再打败仗了,又有人来抓壮丁,那是不是给老头也抓走,这 家人不就完了吗,但是《无家别》里边,当战败的战士刚回家以后,他的家不就已经荡然无存了吗,但是 , 我们的老百姓还是非常坚决的支持这场正义的战争,有一个关键的在哪儿?本身郭子仪的这个战争是一个 正义的战争,所以我们说,“三吏”“三别”它象征着杜甫诗歌的创作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他由以前的 盛唐的那种理想主义的情绪,到后来揭露统治者上层的黑暗,到后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这样一种情怀, 再到后来他的眼睛开始向下看,深入到民众当中,其实也不是他深入到民众当中,杜甫已经完全变成了这 个阶层的,虽然他还是做官的,但是他的思想,他的情感已经完完全全的融入到了广大的老百姓当中,他 所想的,他所写的,他所说的都是老百姓的心声。 所以,我们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而言,这“三吏”“三别”包括以后所写的一系列的诗 篇,都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安史之乱中间,饱受苦难的人民和老百姓人文关怀的最高的水平,达到了一 个很高的水准,包括后来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表现了杜甫一个真正的,无私的仁者的情怀,这仁者的 情怀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特别难,一般人是达不到的,尤其是自己还在苦难中,所以我们说,杜甫的诗 他有个特点,他的眼睛越朝下看,他的思想境界就越高,他看的越低,深入的越低他的境界就越高。 杜甫一直用诗歌记录着动乱中的大唐,鲜活真切的词句,千年之后仍依稀可见当年的情境,字里行间 抒发着对苦难人民的无限悲悯之情,然而,一直忧国忧民的杜甫,却以身居微不足道的八品小官而无力回 天,无奈绝望之极,最终他将做出怎样的抉择呢? 三、漂泊人生 杜甫一生漂泊不断,一次去秦州找一个亲戚。你注意,这个杜甫他跟李白在漫游的时候都有这个特点, 杜甫虽然做过一点小官,但这回他是辞了官走的,李白压根儿就没当过官,没做过官还要漫游,还要生存, 那就得靠什么呢?靠朋友,靠一些世交,这个时候他来到秦州固然有那么多优点,可秦州有一个最大的缺 点是什么呢?就是地瘠民贫,黄土高原,出产很少,你想它就十万来人,本身经济就不繁荣,这怎么办呢? 他就靠他的一个祖侄,本家侄子,也就是说是他们杜氏家族里面的,不是他的亲侄子,叫什么呢?叫杜佐, 靠这个人,这个杜佐跟杜甫一样都是襄阳的度使,所以他肯定不是秦州本地人,但是从杜甫的诗里边能看 处理,这个杜佐很善于经营,什么意思呢?就是这个杜佐,他在秦州可能有自己的一个小庄园,里边种的 瓜果蔬菜,草木繁盛呀,总而言之,虽然不能说是大富大贵,但是吃穿不愁,这一点对杜甫来说,吸引力 太大了。因为现在杜甫迫切需要解决的首先是什么问题?是肚子问题,所以他看见这个杜佐在这儿混的挺第 3 页/*** 13 页 好,经营的不错,他恍惚之间觉得,自己可能也能经营的不错,可是现在当下先得要吃饭呀,这吃饭就得 去给人家要粮食,他是长辈,这杜佐是个晚辈,杜甫也好歹是做过官的人,又是个大知识分子,脸皮又薄 , 可是还得开口说话,怎么办呢?先写一首诗吧,谁让咱就会写诗呢。 这诗怎么写的呢?说“白露黄粱熟,分张素有期,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味岂同金菊,香宜配绿葵, 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这说的什么意思?就说前两天咱们见面的时候,你曾经说起过你们家的米好像 差不多了,收割了,收获了,现在白露的这个节气已经过了,这米还没送来,我知道你没忘这个事,你为 什么现在还没送来呢?你想把这些米舂的更细一点,这个米舂的越细蒸出来就越香甜,然后他就给人家分 析,他为什么吃舂得细的米,他说这个米舂得细了以后,蒸出来的这个米饭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非常圆 润的珍珠一样,在那个汤匙里面滚来滚去,他说你看,我已经看见仿佛那个米粒在汤匙里面滚来滚去,我 老人家没别的爱好,就好这一口,就喜欢吃这个,我没催你,你还在舂这个米呢,我知道你没忘,你想他 这个给人借米,拉着一张脸皮这也确实是不好说,可是你得要,要我们是诗人,我们的要法跟别人不一样, 你们就是伸手就要,张嘴就要,那太俗了,杜甫用诗来要,这诗其实就是一个借条,就是一个便条,我要 说的是什么呢?他连个借条都能写的香死个人,那么你想他的诗歌创作到了什么境界。 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曹操的大儿子曹丕写诗写的好,曹丕认为写文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曹丕 说文章这种事情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把文章的作用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在杜甫看里,诗当然要 言志,诗言志嘛,歌以咏志,但是呢,诗也可以用来充当很多的功能,换句话说这诗写到杜甫的时候,就 没有不能写的题材,一张借条,一页笔记,一封书信,甚至可以用它来算帐,就说诗真正成为一个人生活 的一种表达的方式,和一种精神存在的方式,所以杜甫说“诗是吾家事”,一方面是说他的家族从来就是一个 诗的家族,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也说明诗在杜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当中,占据着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 你瞧,就是一张便条,咱们也给杜甫这诗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杜甫以诗歌的形式解决了难以启齿的求援问题,也赋于诗歌表达日常生活需求的功能,也就是说诗歌 在杜甫的手中,不仅仅是抒情言志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具有实际生活功用的文学形式。 除了跟人家借米,你还得住地方不是,杜甫刚来到秦州的时候,住在一个破房子里,就在那个郊区的 一个小破屋里头,这个屋子特别破,下雨了以后外面也下,里头也下,然后满地爬的都是蚯蚓,总而言之 , 这不是久居之地,怎么办呢?因为他刚来对秦州这个地方不熟悉,他还得找个熟人陪他去看什么呢?看楼 盘,就得看楼盘,不然怎么办呢?他请的是谁呀,就是咱们还记得当时杜甫让叛军抓住以后,押回长安, 我曾经说过有个和尚叫赞公,曾经接济过他,给他吃的,这个赞公怎么又跑到秦州来了,好好的不在长安 呆着,难不成也是因为灾荒年跑这儿来?不是,赞公在长安是大云寺的主持,大云寺是什么?当时唐朝全 国各地都有大云寺,是皇帝下诏书敕建的寺庙,所以赞公他属于衙门里的和尚,是个什么呢?可能也是个 处级,局级的和尚,他到秦州来可能是被贬到秦州来,他的生活依然能够维持,就是因为什么呢?除了香 火钱之外,朝廷给他还有钱,拨款,这老头在这儿住着。 杜甫见了他之后,可算见到亲人了,赶紧帮我看看这楼盘怎么样?这个赞公也难得非常热心,我现在 说的这些情况,都是从杜甫的诗里面得出来的,杜甫当时并没有写一本《寻楼记》《借米记》 、 ,没有,全是 从他的诗里边表现出来的,这两个人就去找,去哪儿找呢?杜甫听人家说在秦州以东六十里有个东柯谷, 那个地方挺不错的,就央求这赞公陪着他,两人也不说是跋山涉水吧,但你想想杜甫这回也 40 多岁的人了, 这赞公年龄也不小,两个人去了之后,到了都月上枝头的时候,这才回来,累得确实够呛,问题是还没看 到合适的地方,这就是杜甫刚到秦州的时候的惨状,要吃的没吃的,要住的没住的,所以杜甫刚来秦州的 时候亲情不会太好,杜甫当时有一首诗,就写他穷到什么程度,这诗因为写穷写的好成为一个名篇了,他 怎么说呢?说:“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卤莽,君道属艰难,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这说什 么意思呀?说我呀,人家都是求仙访道,不是有一种辟谷之术嘛,就是不吃饭,不吃荤的,他说我不是因 为要求仙访道饿肚子,我是真的很饿,我饿呀,可是找不到吃的,我这口袋里头没有一分钱,为了防止我 的口袋特别的不好意思,我给它里面放一文钱,看着这空口袋,让这口袋面子上还算过得去,他本来是说 没钱的,他非要给里边放一文钱,为什么呢?就是说我这张脸没所谓了,可是,别让我这口袋面子上过不 去,所以说什么呢?说“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宝贝看着我这口袋,不然这口袋就太没脸面了。第 4 页/*** 13 页 但是你想想看,这叫黑色幽默,是自嘲的,我们今天在这儿讲这句诗的时候,多半是一种调侃的,欣 赏的,甚至有点半开玩笑的谈这首诗,但是你想,作为当事人来讲,他饿着肚子咕咕叫,然后拄着个拐杖 还得出去找楼盘,我们在这儿说是楼盘,哪儿来的楼盘呀,他是想找个地方,看那么地儿能不能盖个茅草 屋,就连这样的地界他都找不来,杜甫本来就拙于谋生,他就不是个像李林甫一样能经营的人,他要能经 营,能算帐,他就不是什么呢?就不是杜甫了。所以你说这怎么办呢?家里头乱哄哄的,饿成一片,他自 己还老得琢磨着怎么来赶紧把这个家庭问题处理掉,脑子里还在盘算另一个事,这就是杜子美,杜甫,盘 算什么事呢?还在盘算着国家的大事。 后来他又来到同谷,他来到同谷之后,按道理,按杜甫写诗的习惯,因为杜甫他是一路走来,一路的 求告人家,给人家借大米,写一首诗感谢人家,你给人家借一杯水你也得感谢人家,他得有一个记录,记 载,像帐本一样记载下来,可是他到了这个同谷之后,就没有一首诗里面提到同谷县的主人,你看我们现 在说杜佐,恩公,这都是他感谢人家写的东西,可是这么一位重要的人物,起码在杜甫这个时候很重要的 人物,姓名都没有出现过,连一个字都没有出现,显然的,他到这儿以后发生了一些变故,可能是这个人 工作调动调走了,也可能是这个人改变注意了,总而言之,他来了同谷之后还不如在秦州呢,那就太惨了, 他来同谷之后住在哪儿呀?同谷县城七八里的地方,有个地方叫凤凰山,山下有一个凤凰台,凤凰台底下 有一个万丈潭,万丈潭的边上有一个飞龙峡,飞龙峡的底下有个凤凰村,为什么我说这些地名,你听这些 地名都是什么呢?都是万丈深渊一样的地名,就是不是什么好去处,所谓穷山恶水,但是如果你带着审美 的心情去看的话,那当然是非常雄奇壮丽,可是对于一个饿的快死的人,成天就想找一个地方住的人来讲, 这种地理环境真没什么好的,可是好楼盘你住不起呀,一万多块一米的你能住得起吗,你住不起,你只能 住在万丈潭飞龙峡的凤凰村里。 他有一系列的诗,写了七首诗一组,来形容他的惨烈的状况,这诗的名字叫什么呢?叫《乾元中寓居 同谷县作歌七首》 ,第一首“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 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狂飙为我从天落”那个诗的句子实 际上就是从这儿来的,这写的什么意思?说“有客有客字子美”说我这个客人当得太惨了,我杜子美来到同 谷,乱发垂过耳,什么意思?头发,说没理发,错了,古人是不理发的,就是说头发都没有整理,原来说 是“荤欲不胜簪”大家还记得吧,这儿不是“不胜簪”的问题,而是懒得簪了,因为什么呢?肚子都吃不饱你还 簪个什么劲儿呀,吃什么?吃那个橡树的籽,那个橡籽拾回来以后磨成粉,然后蒸着吃,那个吃下去之后 消化严重不良,不是粮食呀,但是不吃这个又吃什么呢?“中原五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说我在寒冷 的东风里,拾这个橡仔,这多大一把年纪了,白发,一头乱发,什么也顾不得了,皮肉都冻皴了,哎呀, 这个苦吃的,这是第一首,他不是一***七首吗,我们不可能全念,但是第二首写得也很惨。 说什么呢?说“长铲长铲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什么意思?我 拿一把木头柄的铲子,去铲什么呢?去找这个黄独的苗,黄独是什么呢?黄独是一种野生的山芋,雪太大 了,他到这个同谷的时候,已经都是十一月份了,雪太大,他半天找不着这些野生山芋苗在什么地方,这 个苗找不着,你怎么找着这个野生黄独呢?下这么大的雪,穿的衣服太短了,裤子太短了,每次都想把这 个裤子往下拽一拽,可是老拽不下去,因为什么?它本质上就是短的,你怎么拽呢?你穿的短裤能拽成长 裤吗?你拽不成,下着大雪,没办法,采不到黄独,山芋都采不到,饿着肚子,拿着这个小铲子回家了, 回到家一家人还在等着他拿回来煮山芋呢,煮什么呀,煮铲子吗,你想他是个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