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法国电影《蝴蝶》的资料。

简体中文名字:蝴蝶

导演:费利普·弥勒

编剧:菲利普·米勒。

主演:米歇尔·塞侯/柯莱儿·布翁尼许

发行年份:2002年

官方网站:345345

语言:法语

丽莎(柯莱儿·布翁尼许饰),一个8岁的单亲妈妈,喜欢问各种幼稚的问题。邻居的爷爷(米歇尔?塞罗·米歇尔·塞侯)的儿子已经去世,他性格古怪,有收集蝴蝶标本的爱好。一天,丽莎闯入爷爷的密室,发现了五颜六色的蝴蝶标本。爷爷还说要去山上收集一只叫伊莎贝拉的蝴蝶。丽莎喜出望外,想和爷爷一起去探险。她多么希望能跟着爷爷去看漫天飞舞的蝴蝶。一路上,丽莎给爷爷添了不少麻烦,因为她有问不完的问题,还放飞了他摘的蝴蝶。丽莎掉进了一个山洞。爷爷急了,喊来了救援人员。他们的友谊和感情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电影评论:

看完法国电影《蝴蝶》,久久不肯闭眼。仿佛眼皮一闭,那些影像就会被人津津乐道,这个世界又会变得嘈杂嘈杂。不会再有天籁般的童声提问,就像婴儿的低语。

蝴蝶,像一组清新的田园诗,以一种安静的方式,一点一点渗入眼睛和耳朵。那一幕,透过蝴蝶彩色的翅膀,给了我一个绝色的豪宅,那么美丽,那么安静。

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微风中摇曳的金色麦浪,草原上灿烂的野花,还有小女孩扑腾的蝴蝶。在这部电影中,大自然的宁静之美和生活的动感是如此融合。

这样看来,圈里几个朋友对法国电影的偏爱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蝴蝶》没有跌宕起伏、迂回曲折的情节,也不是刻意煽情,只是一个平淡的故事。

丽莎,一个八岁的女孩,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她妈妈在她结婚前生下了她,却不知道怎么照顾她。孤独的丽莎只能和心爱的蓝球作伴。当她妈妈站起来或回家晚了,她就独自坐在咖啡店或电话亭旁的长椅上,无助地等待。直到有一天,朱利安,一个失去儿子的孤独老人,把丽莎带进了他的家。丽莎第一次接触到蝴蝶,和热爱收集蝴蝶的朱利安一起去寻找欧洲最稀有、最美丽的蝴蝶“伊莎贝拉”。

丽莎口齿伶俐,思维敏捷,不停地问各种问题,和固执严肃的朱利安斗嘴。老年人和年轻人在不断的争执和妥协中越走越近。这一旅程已经成为寻找爱情和亲情的一种方式。

法国美丽的乡村风光和老少咸宜的幽默对话,让整部电影看起来轻松愉快。

法国天才童星Claire Bounnich是这部电影的亮点。她生动地刻画了丽莎,一个生活在单亲家庭的聪明、孤独、敏感的小女孩。她的微笑和悲伤是整部电影的光影,涉及到所有观众的视线和神经。

因此,该片在法国上映时,吸引了数百万观众观看,票房超过2亿元。其中克莱尔·布尼什出色的演技功不可没。她纯净的蓝眼睛和羞涩迷人的笑容是这个残酷世界的抗体,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个精灵的安慰。

看法国电影总是让人身心愉悦。原因是法国电影总能轻松幽默地诠释深刻的主题。许多人生哲理和隐喻被系统地编织进了剧情的前世今生,并在细节中一一揭示。

这部79分钟的电影其实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亲情,友情,爱情,战争,金钱,命运,人生等等。看似是一个极其深刻的话题,但这部电影却用简单的对话和凝练的镜头语言几乎完美的诠释了。

比如,当美丽的小鹿倒在偷猎者的枪林弹雨中时,朱利安没有遮住孩子的眼睛。他让她知道什么是偷猎者。当朱利安爷爷把抓到的蝴蝶放进装有能杀死蝴蝶的药的瓶子里时,丽莎冷冷地吐出了“偷猎者”这个词。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讽刺。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理由和解释,但在孩子眼里,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例如,丽莎和朱利安在山上看到一对夫妇。男孩要求女孩勇敢地和他一起跳伞,以证明她的爱。

朱利安告诉丽莎,这对夫妇的爱情只是靠一根绳子维持的。通常当人们要求对方做一些事情来证明他们的爱时,他们表明他们不信任对方。没有信任,爱情无法持久。

再比如,在一次富人的聚会上,丽莎问朱利安如何变得富有。朱利安告诉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最好的。

影片中也涉及了很多政治敏感话题(国内的电影审查制度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术语)。反战应该是它隐藏的主题。

我喜欢朱利安用他的手影给丽莎讲故事。个人认为是全片最巧妙的表达。

丽莎想在睡觉前听一个故事。朱利安随后躲在床单后面,借着昏暗的灯光,用手影生动地讲述了动物王国和整个人类世界的残酷。上帝之手同时创造了美、丑、善、恶。似乎在最后审判的那一天,每个人都是要被惩罚的肉体。

这个比喻很形象,很震撼。三次获得法国塞萨尔奖的米歇尔·塞侯(Michel Sehou)饰演的朱利安(Julian)在他的生活经历中最大限度地表达了他的智慧和旷达。

朱利安和丽莎在农家乐住宿时,听男主人讲述政治与民生的冲突,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摧残。大师老母亲的身影,如蜡像一般,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

也是在这里,朱利安最后说,他那么执着于寻找“伊莎贝拉”,是为了满足儿子的遗愿。他的儿子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生前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想见到传说中最美的蝴蝶伊莎贝拉。

家庭纽带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强调。虽然朱利安讲述的很平静,但其中蕴含的深厚感情却令人动容。事实上,他深爱着他的儿子,但他从未对他说“我爱你”。儿子早逝,所有的恩怨都来不及弥补。

所以在影片的最后,当警察出动人力营救不小心掉进山洞的丽莎时,这个深受感动的老人会对丽莎年轻的母亲说:去告诉孩子,你爱她。

在这里,镜头语言转向了法国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单亲家庭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

朱利安对丽莎的妈妈说,不快乐的孩子通常渴望快点长大,摆脱让他们感到痛苦的生活,去自己能控制的世界。

丽莎的妈妈突然醒了。

在野外,“伊莎贝拉”惊讶于丽莎的鲁莽,老人带着些许遗憾回到了家。但是导演在结尾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老人和孩子费尽心思寻找的“伊莎贝拉”蝴蝶,其实就在家里。她最初的形象只是一个丑陋的蛹。

原来他们一心追求的东西其实就在身边,只是被忽略了而已。

这是一个让人会心一笑的场景:下课后的小女孩每天冲过街区,跑上楼梯,气喘吁吁地敲着朱利安的门,只为亲眼看到一只蝴蝶蛹蜕变成蝴蝶的过程。

导演给了4分钟的镜头来展示伊莎贝拉从蛹中出来。伊莎贝拉在灯光下慢慢张开翅膀。那一刻,美震撼了人眼,仿佛所有的痛苦都被忽略了。

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听到了丽莎内心的蜕皮。

辰光,我们生活中无法忍受的人,忍受着痛苦和折磨的人,就像一只蛹,等待着蜕变的过程。从丑陋的蛹变成美丽的蝴蝶,是对生命中成长蜕变的最好比喻。

影片最后,丽莎释放了伊莎贝拉。结尾的点睛之笔是小女孩神秘地贴着朱利安的耳朵说,我妈妈也叫伊莎贝拉。

朱利安抬起头对她微笑。然后我们都找到了。

这是法国电影的另一个感人之处,也是影片的主旋律。既是编剧又是导演的菲利普·穆勒擅长处理家庭喜剧。在这部影片中,他举重若轻,将深意融于轻盈温暖之中,让整部影片充满了幽默和人情味。剧本中的对话和导演镜头语言的运用,讲究的是内心的忠诚和情感的忠诚,所以每一个观看的人都能从中找到* * *的影子。

法国人一向擅长表达的浪漫,在本片中贯穿始终。虽然朱利安表面上很严肃,但实际上像个孩子一样天真。他和丽莎之间幼稚的斗嘴让整部电影变得有趣。

法国作为艺术电影的起源地,在很多方面确实值得借鉴,因为其深厚的电影文化是无与伦比的。

比如电影配乐音乐。在本片中,丽莎和朱利安的问答,用简单透明的方式,诠释了那些有意义又新鲜的人生哲理。小女孩的声音活泼俏皮,老爷爷沉稳严肃。融合在一起,听起来清新清新。

法语一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小女孩的幼稚法语更是浑然天成。这部电影的配乐被很多人视为灵魂的洗剂。负责配乐的尼古拉斯·艾瑞拉用圆润的钢琴和流畅的弦乐合成了这首曲子,为影片增色不少。

再比如色彩的运用。这部79分钟的电影就像一次声光之旅。曾参与艺术电影《转瞬即逝的激情》和奥斯卡获奖电影《美丽心灵》的摄影师尼古拉斯·海特(Nicholas Hite)用清晰的镜头将法国阿尔卑斯山的自然风光描绘成一幅写意山水画。

国产片虽然不乏这样的手笔,但总感觉是一场视觉盛宴。暴食之后,味蕾麻痹,没有值得回味的回味。所谓大投入,大制作,就像一场轰轰烈烈的烟花,只在瞬间绽放,没有可以长久的美好。再宏大的场面,再宏大的情节,没有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支撑,你都会感到苍白无力。

但是蝴蝶不一样。虽然只是一部低成本的小规模电影,故事也很简单,但它就像一面棱镜,人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反思。

今天的观众已经被许多欧洲电影宠坏了。他们要的是视觉和感觉的双重享受,这种厚重的境界才是对电影艺术的终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