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镜人是如何得到了“板蓝根大王”称号的?
1988年,板蓝根让扬子江药业和徐镜人在全国“名声大噪”。当年上海爆发甲肝疫情,板蓝根需求激增,扬子江制药厂接到通知:上海申请火速支援近400万包板蓝根(扬子江药业的板蓝根每月产量仅5万包)。面对天量订单,徐镜人号召员工加班加急制药,最终385万包板蓝根干糖浆顺利完成。由此,徐镜人也得到了“板蓝根大王”的称号。
南都记者注意到,自通过板蓝根获得声望和“第一桶金”后,徐镜人及旗下扬子江药业开始了以中成药为主营业务。徐镜人制定了“请名医挂帅,让绝技显灵”的中药开发战略,通过走访中医界的领军人物,合作开发现代中药。
随后,扬子江药业凭借中药、注射液等业务,逐步跻身全国头部制药企业的序列。其中包括“蓝芩口服液”“百乐眠胶囊”“苏黄止咳胶囊”等均为该公司知名产品。
因“板蓝根”名声大噪营收或破千亿却坚持不上市:
由于扬子江药业并未上市,因此该公司真正的财务状况并未对外界披露。徐镜人曾对外多次表示,扬子江药业“不上市”“不搞兼并联合”及“不搞自己不熟悉的产业”。
尤其在不上市方面,徐镜人称,公司上市后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从而导致扬子江药业一直坚持做好药的初衷得到影响,企业一旦有了负债,7%的利息都可能把企业拖垮”。
不过,徐镜人的扬子江药业不上市,也曾为企业带来官司。据南都记者了解,在股改后扬子江有大量员工持股,但从公开消息显示,扬子江药业只进行过两次分红,而徐镜人拒绝扬子江上市的决定也让大批员工的持股无法变现,因此也导致不少扬子江的老员工选择离开。
徐镜人要求,如果持股员工离开必须把手中股份让徐镜人回购,回购价格则是扬子江净资产的0.5倍。由于不服这项回购规定,曾有12名员工把扬子江告上法庭,但一审二审接连败诉。
以上内容参考 环球时报-深夜讣告!“板蓝根大王”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