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组织发展
在1941年日军进攻香港时,港九大队从200人扩展到超过6000人。在英军撤退后,港九大队队员获取被英军丢弃的武器,并在新界及九龙建立基地,同时在西贡墟建立地下联络系统。而第三个和第五个分支在蔡国梁之下,被派遣到香港和九龙,由队长黄冠芳和副队长刘黑仔带领,统领香港及九龙的抗日武装斗争,并让中国获取日本对华南、台湾和东南亚的战略机密。
港九大队属下有短枪队和几个区中队,队员竭力攻击强盗和日军,保障农作物及人命安全。港九大队亦帮助破坏日本在香港的军事据点,和促进了在中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之间友谊。在使用游击战的常规战术下,他们杀死了一些汉奸和其同党,在九龙和广州保护贸易商人,攻击大埔的警察局,并轰炸启德机场。 香港沦陷时,有一大批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际友人滞留港岛,处境十分危险。港九大队克服重重困难,配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先后从香港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700多人,一些国民党官员和眷属、遇险的美国航空队飞行员以及港英官兵和荷兰、比利时、印度等国的人士近百人,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港九大队在营救英国和其他外国人士上亦扮演了重要角色,***有20名英国人、54名印度人、8名美国人、3名丹麦人、2名挪威人、1名苏联人,以及1名菲律宾人获拯救,包括被囚的赖特上校等英军官兵及美军飞行员,此外亦有大批内地教育界、新闻界、文化界人士获救。
另外,港九大队亦协助营救战俘,包括著名的赖廉士爵士、祈德尊爵士、王国栋教授和David Bosanquet。
港九大队对盟军最重大的贡献,是抢救了8名因日军击落其飞机而跳伞到九龙的美国飞行员。当时为1944年2月11日,美军第十四航空飞行指挥员兼教官克尔(Donald W. Kern)中尉在轰炸启德机场时被日军击中,跳伞降落观音山,后得到游击队小交通员李石仔等救助才能逃出日军的搜捕。 1942年4月,港九大队队员加强了对大屿山的控制,强化与澳门和广州的通信。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为“东江纵队”,而港九大队仍是它下辖的一个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