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男生女生都在想什么?

前言:

我经常写爱情,因为它和自我寻找一样重要,需要探索和研究。每一次,我都会对爱情有新的想法。

关于谈恋爱,有很多值得分享和讨论的地方。我觉得我说的不一定对。毕竟谈恋爱是建立在个人认知上的,但是你对另一半的要求越高,你就越要去了解爱情。

星期五晚上,我和小然看完了电影《一年比一年爱》,痛哭流涕。

尤其是画面转到ta们吵架时的经典对话——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你想要的生活。有错吗?”

“你知道我想活下去吗?我想要的是安全感。你明白吗?”

“当我需要的时候,你就在那里。这就是我想要的安全感。”

年轻的时候,爱情一直伴随着我,却夹杂着柴米油盐的艰辛,所以今天我想谈谈现代高压爱情下我们的感情和问题。

01.“男女矛盾变了。”

在古代,男人压力很大,几乎是一个人养家糊口,而女人既没有环境,也没有行动的意识。以经济为标准的时候,她的地位不言而喻。

这种观念在21世纪还没有被打破,男人应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事业上。

但是,时代变了,女人也可以出去挣面包了,也可以拿一样的工资水平。虽然不好,但正是因为不好,女性的爱情观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旦一方的思维发生变化,另一方还停留在过去,产生矛盾。

所以,女性拥有纯爱的一大前提是经济保持独立,能够承担46甚至55的生活问题。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们两个人能很好的维持生活运转,对方还是在事业上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他也不想以忙为借口花在经营感情和家庭上,那么基本可以判断,他口中的“事业”一定是用来给自己安全感的。

所以,在感情中明白两件事很重要。第一,我的需求是什么?对方的需求是什么?第二,我能给对方提供什么价值?对方能给我提供什么价值?

这是一个衡量自己和他人的过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认识到最深刻的一点是,爱情不能“双标”。

比如我以前和小然相处的时候就有相关的矛盾。有时候我做不到自己想让对方做的事,会引起他的“抗议”和不满。想起来,这就跟父母对我们的要求一样。当他们自己做不到,反而要求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极度反感和抵触的。

所以,当我们想让对方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需要先做,就好像我们想让对方对我们做一件事一样,所以我们要善待对方,善待他人。

02.“最重要的是明确需求。”

回到我前面提到的两个重要的点,了解自己和对方的需求,以及他们所能提供的价值,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太复杂或者太现实,但这才是长久的感情之道。

情感似乎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比如恋爱中的感觉,很虚无缥缈,但情感的发展,从某个层面来说,是一个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在恋爱初期的包容度最强,逐渐开始悄悄“匹配条件”,男生的理性逐渐浮现,这就是女生常常意识到的“变化”。

只有改变,才能真正看清这段关系的本质,改变的原因是什么,改变的背后是彼此的需求。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双方善于沟通,矛盾不一定是坏事,怎么能在引发矛盾的表面事件中看到对方的需求呢?

男生和女生的思维差异真的很大,所以表达和沟通是解决差异的最好方法。

回顾我和小然的关系,我们在每个时期都处于不同的状态,经历了许多争吵甚至感情破裂。恋爱初期,我们在学习和成长上没有太多交集,唯一的共同点是都愿意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并逐渐习惯。

从来没有百分百的爱人。

那么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就要从了解自己开始。很多人在感情中成为“受害者”,不顾自身为对方付出或牺牲,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产生怨恨。

爱自己之所以比爱别人更难,是因为爱别人只需要投入和奉献,而爱自己,需要面对和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对于很多人来说,光是自言自语就已经很难了。

不爱自己而爱对方,看似是付出的行为,其实是索取。如果对方达不到同等程度的反馈,你的失落程度就像一个黑洞,足以将你吞噬。

前段时间,被文章中的一段话深深打动。中国人普遍缺乏两种教育。一个是人生的教育,关于自己的价值观,自尊,自爱;还有就是关于如何在这个社会安定下来,如何为我找到一个“好”的生活的教育。

对我来说什么是“好”的生活?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答案,都是在接受别人给的答案。

爱情走到最后,是两个灵魂的对话,一点也不夸张,也不神化。当身体疲惫的时候,唯一让你觉得新鲜的,就是不断更新的对对方的认知和思考。

有的人在爱情里的生命很长,有的人很短,有的人一开始就注定要结束。

03.“你必须能够坠入爱河才能享受它。”

爱情这个词说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在原始社会,爱情不是简单的一夫一妻制。甚至现在藏区还有一妻多夫,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爱情也在向文明的方向发展,种类很多。

不变的是知道自己是谁,就像那些敢于出柜的同性恋一样。他们敢于面对社会的眼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知道我是谁,我想成为谁。

所以,和懂事的人谈恋爱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