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巨大儿

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体重等于或大于4000克者,称为巨大儿。

近年因营养过剩致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增加较快,男胎多于女胎。遗传、产次、营养、糖尿病、过期妊娠等因素都可导致巨大胎儿的产生。妊娠期产妇体重增加过快,出现呼吸困难、腹部沉重、两肋胀痛等症状,胎儿出生后1小时内体重≥4000克。如在妊娠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分娩期应行阴道试产和剖宫产,不建议预防性引产。可合并或并发子宫破裂、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头皮血肿。手术率及死亡率比正常的胎儿明显增高。

症状

巨大胎儿多有巨大胎儿分娩史、糖尿病史。

产妇在妊娠期体重增加迅速,常在妊娠晚期出现呼吸困难、腹部沉重及两肋部胀痛等症状。

胎儿出生后1小时内体重≥4000克。

检查

诊断巨大胎儿主要依据腹部检查和超声检查。

腹部检查

主要是为了发现阳性体征,初步判断病情。

超声检查

主要是为了测量胎儿双顶径、股骨长、腹围及头围等各项生物指标,可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将这些参数代入公式计算,估计胎儿体重。

诊断

主要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和超声检查初步判断,但巨大胎儿需待出生后才能确诊。

孕妇多存在高危因素,如肥胖、糖尿病、巨大胎儿分娩史、过期妊娠或产次较多的经产妇等。

妊娠期体重增加明显,妊娠晚期出现呼吸困难、腹部沉重及两肋部胀痛等症状。

腹部检查显示腹部明显膨隆,宫高>35厘米。触诊胎体大,多数胎头跨耻征为阳性。听诊时胎心位置较高。

超声检查可预测可胎儿体重,胎头双顶径通常大于10厘米,若肩径及胸径大于头径者,需警惕难产的发生。

鉴别诊断

巨大胎儿需与过期妊娠、羊水过多等疾病相鉴别。

这些疾病仅通过症状表现不易区分,需到医院就诊,请医生检查和诊断。

医生会根据临床经验、腹部检查和超声检查等结果,排除症状相似的疾病,作出诊断。

治疗

巨大胎儿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预防难产和窒息,治疗各种原发疾病及其并发症。

妊娠期

对于有巨大胎儿分娩史或妊娠期疑为巨大胎儿者,应排除糖尿病。

糖尿病的孕妇,应控制血糖。待胎儿足月后根据胎盘功能、糖尿病控制情况决定终止妊娠的时机。

分娩期

估计胎儿体重>4000克且合并糖尿病者,建议剖宫产终止妊娠。

估计胎儿体重>4000克而无糖尿病者,可阴道试产,但需放宽剖宫产指征。

预防性引产

因不能降低肩难产率,反而增加剖宫产率,因此不建议行预防性引产。

危害

导致产程延长或停滞,可增加剖宫产率。

肩难产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的宫颈、阴道和会阴裂伤,甚至子宫破裂。

子宫过度扩张,易导致产后出血。

胎先露长时间压迫产道时,可发生尿瘘或粪瘘。

产后可发生子宫脱垂或阴道前后壁膨出

手术助产时,可引起胎儿颅内出血、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产伤,严重时甚至死亡。

可造成新生儿窘迫、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头皮血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