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如何形成的?

每年夏季,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经常受到台风的侵袭。它虽则可以带来雨水,但也会造成灾害。

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因为那里温度高,湿度大,又热又湿的空气大量上升到高空,凝结致雨,释放出大量热量,再次加热了洋面上的空气。洋面又蒸发出大量水气,上升到高空,湿热空气以更大的规模迅速上升。这样往返循环,便渐渐形成了一个中心气压很低、四周较冷、空气向低气压区大量汇集的气旋中心。因为这种气旋发生在热带海洋上,所以又叫它为“热带气旋”。在一般情况下,热带气旋并不一定都能发展成为台风,只有当热带气旋继续不断得到更多高温高湿空气的补充,并在气旋上空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空气辐散区,使从低层上升到高空的暖湿空气不断向四周辐射出去,这时,热带气旋就可能发展成为台风。

台风是一个巨大的空气旋涡。它的直径从几百公里到一千多公里,高度一般都在9公里以上,个别的甚至伸展到27公里。台风中心有一个直径约为10公里的空心管状区,气象学上称为“台风眼区”。台风眼内盛行下沉气流,多半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从台风眼向外,四周就是巨大而浓厚的云墙,这是狂风暴雨最厉害的地方。